5 白族家具的品類和樣式 白族家具的品類繁多,根據其使用功能,可分為椅凳類、桌案類、床榻類、柜廚類、其他類。 5.1 椅類 椅是有靠背坐具的總稱。白族椅子的形式大體有扶手椅和靠背椅兩種。扶手椅主要有單人太師椅、多人太師椅、交椅??勘骋问菬o扶手椅子的統稱,有官帽椅、直背椅。 5.1.1 官帽椅 主要是椅子的背靠形似官帽而得名。如圖2,背靠在椅子的整體造型上,處于最引人注目的位置,這兩把椅子著重對靠背進行了重點處理,靠背和搭腦兩端微向上翹,搭腦最高,猶如白族的宗廟檐角??勘持饕獦嫾捎脠A形斷面,整個背板分為三屏,分別在邊角部位采用了透雕的裝飾手法,雕刻出了梅花、云紋圖案,兩個椅子背板正中分別平刻“寧靜”、“和平”銘文,表現了人們對生活的態度;座面采用了冰盤沿的形式,過渡自然;座面以下的框體和腿足外面,刻出陰文線,形成一個個的圓形竹節外形,具有一定的節奏與韻律感,也與背半圓形構件形成呼應。家具雕而不俗,把文人的清高和追求寧靜、和平、上進的心態表達了出來。象這種官帽椅一般都是成套出現,其背板的裝飾千變萬化,有的飾以書法圖形、題詩銘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使家具高雅脫俗,別具一格。 5.1.2 直背椅 類似此種形式的直背椅在白族家庭中應用十分普遍。家具重點突出,主次分明,雕鏤適宜。背板平直,形似方形,背靠上部去角,邊緣采用階梯弧線,背靠中部以下邊沿采用剪影式浮雕吊獅紋,背板中部以平刻或淺浮雕的形式雕出圓形,中央也浮雕圖案紋樣。背板方形與中央圓形形成對比,與佛教的天圓地方相吻合,表現了白族的宗教信仰觀念。腿與座面的連接處有低束腰,座面以下的正面腿足部分采用壺門卷口壓條,形成的正梯形與靠背板相呼應。整體家具穩重、端莊、雅致,因此常用于廳堂供桌前方的雙套桌兩側,作為太師椅。此種椅子背部圓圈中所雕圖案和背板邊部圖案多樣。 5.1.3 太師椅 白族家具的太師椅較低矮,類似我們現在的沙發椅。有單人太師椅、雙人太師椅、3人太師椅。過去主要用于堂屋擺設,或用于佛堂、灶房(餐室)放置使用。而且常常是成套出現,10件為1大套,一般有長太師椅(3)人一件、單太師椅4件、長茶幾1件、小茶幾2件、花架(幾)2件,小套的數量不一。如圖4,為一單人太師椅,扶手為半圓雕,工匠巧妙地運用其基本形加以變形,將扶手做成彎曲的龍身。靠背也采用相同的飾法,由舞動的云龍盤旋在大理石板周圍,皆為剪影式鏤空浮雕。龍繞石不僅有強烈的藝術裝飾效果,同時又起到固定石板的作用。座面也用大理石面心。大理石天然的黑白花紋似波濤洶涌的江水,龍猶如在江中翻騰,整個造型渾然一體,讓人浮想聯翩。座面以下有束要,足為球抓足,給人一種平穩可靠的感覺。椅腿和座板結合處各有一壓板,正面有雙龍戲珠的鏤空花紋,給人以承上啟下之感,使得整個椅子的裝飾顯得均衡、莊重、富麗,散發著濃郁的古典美的氣息。 5.1.4 交椅 交椅最早起源于馬扎,由于馬扎具有輕巧,可以折疊,便于攜帶等特點,因而白族人由來對馬扎情有獨鐘。后來,白族人把馬扎加以改進,變成在家中休閑的用椅——交椅。交椅也可折疊,比馬扎多了靠背、扶手,使用功能較完善。如一對白族交椅,椅背為方形,背板分為3格,透雕著花鳥圖案,突出了虛體的特點,也與座面以下的虛體形成呼應;扶手采用光滑的曲線,與整個椅子的直線形成對比,顯得生動、活潑;座面采用白族的手工蠟染織品,藍底白花,做工精細、柔軟結實,坐趕極好,也與座椅的木材材質形成對比。整個家具圓潤、光滑、輕巧,通過對比手法的應用,顯得重點突出。也有交椅椅子的靠背和扶手都采用曲線的,背板的透雕圖案豐富多彩。 5.2 凳類 凳類分圓凳、方凳、長條凳、坐墩。無論是圓凳還是方凳,座面往往都鑲嵌大理石。 如一圓凳,座面鑲嵌大理石面心,凳子采用了束腰結構,束腰上透雕松鼠、葡萄葉圖案,松鼠愛偷吃葡萄,這在鄉村婦孺皆知,從而使家具透出濃郁的民間田園氣息;束腰以下的腿足采用了三彎腿腿形,線條流暢;腿足間靠中部以下采用兩道橫撐,橫撐間飾以卡子花,把兩道橫撐連為一體,家具顯得柔軟堅固。 長條凳在白族民間也叫春凳,應用十分廣泛,如用于廚房、戶外,或用于堂屋中下首位置兩側,有的毫不裝飾,有的裝飾得富麗堂皇。如座面牙板上浮雕卷草牡丹紋,腿足上浮雕草葉紋,足為云紋足,所雕部位采用金漆彩描,壓板和腿足的輪廓均借助于圖案的外形加以變形,看起來一氣哈成,順暢自然,也把功能構件與裝飾構件完美結合。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信息
上一篇:
云南白族家具
上一篇:
訂造家具知多少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