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渤海早報》對塘沽區地熱水粗放式開采情況給予持續關注,在讀者中引起較大反響。而調查中,記者還發現,與粗放式的開采相比,目前塘沽區地熱利用方式相對單一,利用率偏低,尾水排放溫度高,導致資源浪費嚴重。
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地熱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塘沽地熱水一般出水溫度為65℃—78℃。除作為熱源提供熱能外,還是難得的熱礦泉資源,研究表明,其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包括鍶、鋰、鋅、溴、碘、硫、偏硅酸等,是重要的礦泉水成分。
利用結構不合理
事實上,由于當初在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缺乏科學和長遠規劃,使得地熱資源利用結構不合理,并導致浪費嚴重。據介紹,目前塘沽區地熱水60%—70%用于居民采暖,20%為洗浴以及居民生活用水等。按照每年塘沽區地熱采水量500萬噸計算,僅用于供暖的地熱水就有300萬噸。
而目前全國地熱利用模式及結構,供熱采暖只占到18%,醫療溫泉旅游洗浴與娛樂健身占到65.2%,種植、養殖占9.1%,其余占7.7%。
尾水溫度達40℃以上
驚人的浪費也是目前塘沽區地熱利用的現狀。塘沽區地熱實驗研究中心有關專家告訴記者,由于早期盲目開采,多數地熱井均為單采井,使得大量地熱水抽取后,進入供熱系統后,難以實現回灌,溫度達40℃以上的尾水最終被排入城市排水管網,在造成資源嚴重浪費的同時,還帶來對水環境的熱污染。
有關專業人士曾對塘沽區地熱尾水利用前景做出分析,以塘沽地熱年開采水量500萬噸,地熱供暖面積83萬平方米估算,采暖期內40℃以上地熱尾水在外排每小時可達2000噸。而如果利用技術對該部分地熱尾水進行能量回收,將尾水溫度降到20℃,可增加供暖面積77.5萬平方米。
一個冬季可節省標準煤近20000噸,相應可減少各種有害物排放:一氧化碳521噸、碳氫化合物9噸、氮氫化合物72噸、二氧化硫354噸、粉塵19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