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被寄予厚望,但需要嚴格準入條件,加強行業規范。CFP供圖
編者按
一年一度的“兩會”已經結束了,但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的智慧卻是全社會的財富。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暢談怎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怎樣緩解資源與環境的約束,怎樣調整經濟結構,這對相關行業都有很好的參考作用。
本版對此進行分析總結,把“兩會”代表委員對鋼鐵、家電、核電、新能源等相關行業如何健康發展的思考和探討帶給讀者。
◆中國環境報記者霍桃
武鋼也要養豬了。即使在新聞熱點頻出的“兩會”期間,這一消息還是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武鋼集團總經理鄧崎琳在透露企業發展戰略時表示,2012年武鋼計劃對非鋼產業投資390億元,包括籌建“萬頭養豬場”,甚至上山種菜、養雞做飯等。
為什么“鋼鐵俠”在此時選擇轉身?一直被過剩產能困擾的鋼鐵行業如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速度低一點可以緩解供求矛盾、緩解資源與環境的約束、緩解物價上漲的壓力,把更多的注意力用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來。”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這樣解釋今年GDP7.5%的增長目標。
對于企業來說,如何抓住機遇,轉方式、調結構成為當務之急。
鋼鐵大鱷都想轉型
不能再依賴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要走一條創新引導、集約化發展的新路
武鋼為何要尋求轉型?在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嚴峻的今天,鋼鐵等傳統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上游鐵礦石和煤炭價格大幅上漲,下游汽車、機械建材等產品大量滯銷,鋼鐵行業面臨的形勢嚴峻。鄧崎琳坦言,武鋼去年1~8月的平均利潤率只有2%~3%,第四季度利潤率只有0.4%,遠低于同期全國工業平均6%的利潤率。今年1月,鋼材每噸利潤只有45元,到2月只剩10元。
首鋼總公司董事長朱繼民表示,我國鋼鐵產能已嚴重過剩,6.9億噸的鋼鐵產量已經供大于求,市場需求只有5億噸左右。“作為耗能大戶,鋼鐵工業成為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重中之重。”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王義芳說,受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和鋼鐵生產流程結構的影響,國內鋼鐵產業在能源消費上仍以煤炭為主,節能減排壓力巨大。
利潤低、產能過剩、高污染、高能耗,擺在眼前的緊迫問題該怎么解決?對企業而言,尤其要關注行業、產業的戰略制高點,多關注新興產業的形成,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產品服務于全國經濟大局。
朱繼民說:“這要求我們未來的發展,不能再依賴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要走一條創新引導、集約化發展的新路。”
據他介紹,首鋼通過搬遷調整和聯合重組,產業布局拓展到沿海和資源富集地區,其他產業的規模和實力得到提高。“首鋼優化了產業布局,生產能力從過去的800萬噸上升到3000萬噸;同時非鋼產業也獲得很大發展。在鋼鐵主業普遍效益下降的情況下,集團有了更多的調整余地,順應了鋼鐵工業轉變發展方式、一業為主、發展多元化產業的趨勢。”
王義芳建議,要遵循降低鋼鐵企業單位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和用水量,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的原則,燒結機全部加裝煙氣脫硫和余熱回收裝置,鼓勵實施脫硝改造,焦爐基本采用干法熄焦,高爐全部配備高效噴煤和余熱余壓回收裝置,提升轉爐負能煉鋼水平,進一步推廣普及干法除塵、蓄熱式燃燒等節能技術。
同時,要加強冶金渣、塵泥等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加快鋼鐵行業資源能源回收利用產業發展,促進鋼鐵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循環經濟。此外,還要健全能源計量管理制度,完善能源管理體系,依法開展能源審計、清潔生產審核并加快清潔生產方案的實施。
家電行業看重低碳
既要節能減排,更要從提升生活品質、保障食品營養、健康等方面推動家電行業綠色升級
作為我國工業改革開放的先鋒、走在與國際接軌前沿的家電業如何實現低碳發展,一直是業界乃至整個國內制造業關注的焦點。全國人大代表、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列出了這樣一組數據:如果全國的冰箱都采用綠色冷藏技術,1年可以節約糧食6.88億斤,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3.22萬噸,這是大約3萬輛汽車一年的排放量。
他認為,既要節能減排,更要從提升消費者生活品質、保障食品營養、健康等方面推動家電行業綠色升級。“節能減排、低碳發展,已成為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家電行業的低碳發展大有文章可做。”李根信心滿滿地說。
全國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認為,企業轉型升級不是喊口號,也不能靠伸手要。她用自身的實踐說明了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空調離心機最大的問題就是耗電,格力2009年通過技術創新,使離心機的能耗降低了30%。去年我們又進一步開發出變頻離心機,比普通離心機節能40%。如果原來一年的電費是100萬元,現在就能減少到60萬元。產品一經推出就供不應求,這說明綠色轉型很快就能給企業帶來效益。”
“以冰箱業為例,從無氟替代技術到高效節能技術,再到以2011年9月國家頒布冰箱抗菌標準為標志的綠色保鮮技術升級,不僅促進了我國冰箱行業的綠色核心技術與國際接軌,更滿足了消費者日益提升的消費需求。”李根說,只有采用抗菌保鮮、高濕度保鮮等綠色冷藏技術,才能滿足保鮮、保營養、保健康的食品儲存質量6A級國家標準。他建議,家電行業應該加快發展類似的綠色技術,推動綠色升級。
核電必須安全高效
不能因噎廢食,推進核安全立法是當務之急
作為能源消費大國,我國今年首次將“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朱志遠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核電的提法發出了一個信號:中國政府要恢復正常的核電發展,發展核電的決心是堅定的。”
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引發了全球對核電安全問題的擔憂,也使中國核電發展出現“減速”。2011年政府停止批準建造新的核電站,已經批準而尚未開工的4個機組也處于停頓狀態。
身為中國核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的朱志遠認為,我國能源消費飛速增長,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發展核電,決不能因噎廢食。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名譽院長楊岐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分組審議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報告時說,中國將確保核電安全發展,“對核電安全應充滿信心。”
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大會新聞發言人趙啟正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強調,中國發展核電的政策是在極端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的,并且著力于第三代核電站的建造。我國在“十二五”規劃中也提出,要“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
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后,世界各國的核電機組都受到了質疑,德國、意大利等歐盟國家先后表示放棄核電。但2012年2月9日,美國核管理委員會宣布批準美國南方電力公司的Vogtle3號和4號兩臺AP1000核電機組的建造和運行聯合許可證,這意味著美國在時隔34年后重啟核電審批。
朱志遠認為,中國在運的核電站采用的二代改進型技術,在預防和緩解嚴重事故方面,采取了更為嚴密的應對措施,避免了在發生緊急狀況時要依賴外部電源及動力才能進行停堆的問題。
但是,核安全問題仍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加快推進核安全立法已是當務之急。
朱志遠建議全國人大優先制定核安全法,盡快就國內外核安全的配套法律法規體系設計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并以其作為制度建設的基礎。根據先進的法制理念和世界各國核能監管的經驗,針對中國現行的核安全法律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升現有核能相關法律法規體系水平。
他還提出,應設立一個統一、更高級別的核監管機構,直接對國務院負責,負責核安全活動的許可登記和統一監督管理。
朝陽產業警惕亂象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設置準入條件
一直以來,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被寄予厚望,但朝陽行業正面臨亂象叢生的狀況。
全國人大代表、東方電氣集團公司董事長王計表示:“近年來,我國在風能和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最為迅速,且日趨成熟,但也出現了諸多新情況、新變化、新問題。”
王計向記者介紹了他的調研結果。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相關職責分散在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水利部、電監會、環境保護部、科技部等多個部門,部門間職責劃分不清,造成了可再生能源行業多頭管理、重復管理和管理缺位的問題。
據他介紹,目前我國風能和太陽能的開發多數采取企業牽頭立項、政府審批的模式,資源開發權的取得具有很大隨意性,也給某些投機者可乘之機。
“一些本身沒有實力完成項目開發的企業,通過種種手段獲取了開發權,而后作價尋求合作者,不僅擾亂了可再生能源產業市場,而且容易滋生腐敗。”王計說。
王計非常認可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的要求。他認為,現行的《可再生能源法》及其修正案主要以倡導性原則為主,缺乏操作上的具體規則、相應的激勵措施和行政監督手段,難以規范和引導風能和太陽能等能源產業健康發展。
對此,他提出了關于完善風能、太陽能立法的議案,并建議出臺關于風能和太陽能的專項法律。首先,要明確風能、太陽能產業的具體主管部門,按照層級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統;其次,要盡快推出風能和太陽能的發展規劃,并著重明確規劃公布的程序。同時,還要建立透明的開發權取得程序,對風能和太陽能產業設置準入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