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四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42.9%,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總量的15.5%,有理由為世界未來的生存方式和發展模式提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
當今人類生存環境面臨諸如全球氣候變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酸雨蔓延、土地荒漠化、水環境污染、大氣污染、森林植被破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問題。為了使未來的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人們的生活更幸福——保護地球,愛護我們的家園成為全世界包括“金磚四國”民眾的共識。
中國有句古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造成當今氣候變化問題的根源。相關研究表明,造成當前氣候變化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過去150年間發達國家在其工業化過程中的碳排放。因此,發達國家理應為應對氣候變化承擔有法律約束力的義務??梢哉f,發達國家是否真正承認其歷史責任,是協調各國共同采取措施的關鍵。
與此同時,我們注意到,作為新興市場國家,盡管其國內工業迅猛發展,但“金磚四國”都表達了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減緩排放、保護環境的真誠意愿:俄羅斯計劃到2020年將碳排放量較1990年水平減少20%—30%;印度決定在2020年前,將在2005年基礎上減少20%—25%,巴西計劃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預期基礎上減少36.1%—38.9%。
過去的30年間,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環境所付出的努力是眾所周知的。中國政府通過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完善相關的稅收等,為保護環境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一方面大力節能減排,另一方面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在利用風能、太陽能方面,中國取得進步。此外,2005至2008年期間,中國已經使可再生能源增長51%,年均增長達14.7%。僅在2008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相當于2.5億噸標準煤,農村有3050萬戶用上沼氣,相當于少排放二氧化碳4900多萬噸。中國在水電裝機容量、核電在建規模、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和光伏發電容量方面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國還是世界上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工造林面積達5400萬公頃。通過這些實際行動,中國為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做出了自己應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