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湖是貴陽市360多萬居民的主要飲用水源地,幾十年間飽受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污染,水質一度逼近劣五類。2007年,貴陽市在紅楓湖邊上成立了清鎮市人民法院環保法庭,決心用法律手段“治療”污染頑疾。
首先被送上環保法庭的是貴州天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這家貴州省最早的大型化工企業之一堆放在紅楓湖上游的磷石膏廢渣近300萬噸。由于企業沒有修建相應的防水、防滲等處理設施,影響紅楓湖水體,導致磷含量超標。
環保法庭庭長蔡明說:“判決生效后,這家企業不僅拆除了磷胺生產設備,而且修建了防滲膜,清理了磷石膏廢渣。這意味著紅楓湖上游的主要污染源被徹底堵死了。”
貴陽市通過環保法庭解決企業污染問題的成功案例,被認為是在針對污染企業曠日持久的戰斗中,法院系統開辟出的一條新戰線,引起了全國范圍內對環保法庭的關注和效仿。
繼貴陽之后,昆明、玉溪、青島和無錫也設立了環保法庭。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近日宣布,將在全省范圍內陸續推廣建立環保法庭。
中國著名環境法專家、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樹義說:“通過環保法庭,有效化解矛盾,使受到侵害的權利得到及時救濟,不僅可以使污染企業受到懲罰,而且有利于中國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