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大污染事件頻頻發生,紫金礦業污染,大連海域又因油管爆炸引發原油污染。此前市場的關注點都集中在受不利影響的企業上,近期,私募游資和基金公司開始熱捧可能受益的環保股。
海油工程(600583,收盤價5.87元)連續兩天漲停,碧水源(300070,收盤價89.20元)更是頂住限售股上市的壓力,昨日(7月21日)大漲6.52%。但兩公司有關人士均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上述污染事件相關修復工作與公司業務沒有關系,公司不會因此而受益。
基金游資齊炒海油工程
受大連油管爆炸事件影響,率先被市場關注的是海油工程。本周二,該股放量漲停。當天成交信息顯示,三家機構專用席位合計買入4815.4萬元,排名第一的一個機構專用席位買入2820.8萬元。除了基金大舉買入外,著名的游資席位國泰君安深圳益田路營業部也買入了984.88萬元。昨日,海油工程繼續放量漲停。
深圳一私募經理陳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連油管爆炸事件發生后,負責善后工作,治理污染工作的企業肯定會受益。海油工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被炒起來的。”他還說,碧水源也會因此受益。不過,陳先生也表示,污水處理、環保,這些領域比較專業,因此大家目前都是在“一邊研究,一邊買。”正是受到游資和基金的追捧,昨日,盡管遭遇740萬股限售股解禁的壓力,但碧水源盤中依然沖擊漲停,并最終大漲6.52%。
治理污染是環保業長期利好
昨日,海油工程有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海上石油工程項目在公司主營中所占比重較大,達到60%左右,主要是輸油管道方面的建設。但大連油管爆炸事件發生后,相關輸油管道的修復工作,與公司沒有關系。
碧水源證券部有關人士也稱,紫金礦業污染事件和大連油管爆炸事件發生后,相關污水處理的工作,與公司業務沒有關系。對于公司股價昨日的大漲,該人士認為,可能是前期大跌后受到資金的追捧,應該屬于市場行為。
盡管短期來看,上述突發性的污染事件,對海油工程、碧水源等環保股不會帶來直接影響,但參與炒作的私募人士認為,炒股炒的就是預期。陳先生認為,紫金礦業污染事件發生后,今后各界在處理工業廢水方面會加大投入,將對整個環保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對于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上,會加強管理,長期來看,對環保行業肯定是個利好。(曾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