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事故將紫金礦業推到了風口浪尖,但恐怕很多投資者沒有注意到,類似紫金礦業這樣存在潛在環境風險的上市公司正接受著各級政府數額不菲的環保補貼。
紫金礦業2009年年報顯示,2008年和2009年兩年間,紫金礦業每年從各級政府手中獲得的“環保建設項目資金”分別為1236萬元和1258萬元,其中2009年計入當期損益的環保補貼為292萬元。截至2009年底,體現在遞延收益中的環保建設項目資金余額為2202萬元。
事實上,獲得環?;蛑挝垩a貼的上市公司遠不止紫金礦業一家。今年5月,環保部通報34家上市公司存在環保問題,其中11家上市公司存在嚴重環保問題尚未按期整改。記者通過查閱年報發現,上述遭到通報批評的上市公司大多數都拿著政府的環保補貼。
以同樣被列入環保問題名單的晨鳴紙業為例,該公司及其下屬企業2009年全年新增環保有關的政府補貼不少于2944萬元,從遞延收益中轉入當期損益約356.8萬元,體現在遞延收益中的環保補貼余額約為7584萬元。
與晨鳴紙業同處于造紙行業的太陽紙業,2009年度環保支出約9600萬元,其中環保設施投資約2000萬元,環保運行費用約7600萬元,公司相關財政補貼近380萬元。政府補貼的內容主要集中于環保設備日常運營費用的補貼。
一位長期跟蹤晨鳴紙業的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晨鳴紙業每年用于環保的投資不超過營業收入的10%,2008年和2009年的投入大概是3到4個億,而政府補貼的環保經費占比也不會太高。上市公司不可能指望環保補貼全部覆蓋環保費用。”
但政府提供的環保補貼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上市公司在環保方面的投資壓力。西北化工董秘元勤輝告訴記者:“我們也曾在前兩年通過申請獲得了一些來自政府的環保補貼,這種補貼主要是針對新建環保設施。因此政府補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公司環保一次性投入的壓力。”
而來自西南地區的一家有色金屬類上市公司也對環保項目建設的政府補貼表現出興趣,該公司董秘告訴記者,“實際上環保設施的運營費用不高,但如果因為產能的擴張而需要新建環保裝置,那投入就會大一些,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們也會考慮申請補貼。”
看來,環保補貼對于上市公司來說仍是一種重要資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告訴記者,“環保補貼本身對于上市公司的業績可以說影響非常小,但是一個上市公司能獲得環保補貼說明其與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關系融洽,在環保問題上有一定的話語權。而且招商引資和環保指標的政績硬杠杠也使得地方政府有向重污染企業提供環保補貼的動力。”
遺憾的是,地方政府的補貼沒有能夠阻止紫金礦業或者類似污染事故的發生。業內人士認為,地方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是監管者,一補了之的做法已經被證明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