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jxvjd"></form>
<sub id="jxvjd"></sub>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listing id="jxvjd"></listing></address></address><noframes id="jxvjd">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menuitem id="jxvjd"></menuitem></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jxvjd">

      <noframes id="jxvjd">
          1. 一起環保,要去環保-環保信息網(17環保網)
          2. 當前位置:環保信息網 > 環保行業資訊 > 國際動態 > 環保意識增強 昔日的低碳包裝重現市場

            環保意識增強 昔日的低碳包裝重現市場

            來源: 北京晚報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10-07-28 訪問:

              曾經的低碳生活

              時尚總是多少年一輪回,女人的旗袍,男人的對襟大褂……所以,永遠不要怕什么過時,不入時了先放起來,也許,你的兒孫輩長大成人重新拿出來穿上剛好合身。輪回的當然不僅僅是時尚。“低碳生活”最近常被人們拿來說,其實想想看,眼下有兒有孫的人們,幾十年前過的還不都是低碳生活,只是當初沒有這個詞罷了。騎自行車出門、用淘米水澆花、買芝麻醬帶碗、打醬油醋拎瓶……曾經,我們無奈,被“低碳”——拮據的生活讓我們保持了艱苦樸素的好傳統。如今,我們也無奈,我們不得不“低碳”,因為,環境的惡化讓我們必須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不是也該在生活方式上向過去致敬,重習過往……

              這里說的“低碳”包裝用品,是指延續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北京城里一些店鋪包裝食品用的一些包裝用品。如今,這些包裝用品已消逝半個多世紀了。那時的人們不用說“低碳”這個詞,就是連“綠色環保”這個詞似乎都沒聽說過。但是在許多生活用品上,在今天看來卻體現著“低碳”理念和“綠色環保”意識,這些包裝食品的用品就是例證。

              現在,從超市到小店鋪、貨攤等,商家用來為顧客包水果、糕點、肉食等食品,不少都是用塑料袋兒,由此也引發環保的一系列問題,而早先,老北京城商家所使用的包裝食品的那些包裝用品,如荷葉、木紙、蒲包等,那可都是純天然、無污染的包裝用品。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中期,我還是個孩子,那時我所居住的胡同周圍賣食品的小店鋪很多,如包子鋪、豬肉鋪、糕點鋪、菜攤等,居民購買非常方便。而且,那時的街道上機動車輛很少,就是自行車、三輪車等也不是很多。所以,家長經常會讓我們這些孩子到附近店鋪買東西,這樣我們小小年紀就開始和商家打交道,對所買物品和包裝用品自然有所熟悉。

              那時候,這些包裝用品早已延續多年使用,先說“荷葉”吧,據大人們說,那綠色的大荷葉是從海淀等地區的湖河里采摘的新鮮荷葉,看起來又水靈、又干凈、好看。記得我去包子鋪買包子、去豬肉鋪買肉餡,店家都用洗得干干凈凈的大荷葉一包,再用稻草似的馬蓮一系,又衛生、又保鮮。

              當時我家附近有幾家包子鋪,每次去買,店家都是用荷葉把包子包好、系好交給我們。盡管這些荷葉包看起來似乎包裹得不太緊,但我們這些孩子們決不敢在半路上“偷吃”,因為弄散了我們還真不會包。這些荷葉包不但保溫而且還滲透著香氣,待回到家后一打開荷葉包,啊,滿屋子里都是香味,那包子個個皮薄餡大還冒著熱氣。家長若“獎賞”一個,我兩口就吞到肚子里,正似陳佩斯在小品里所言:“吃一個想兩個!”

              若用荷葉包肉餡,回家后打開包,將肉餡放進鍋盆中,再看看荷葉上,幾乎一點殘餡都不粘,用水一沖,荷葉又顯出鮮活色澤,真是又衛生又不浪費,還干凈。

              小時候還有一種被人們稱作“木紙”的包裝用品,據說是用木材加工制成。這種表面光滑呈淡黃色的木紙,其薄厚如道林紙,能任意彎曲但是不能折,一折就斷。店鋪的木紙像現在的衛生紙一樣卷成圓筒卷狀,用時展開一撕就成了。木紙的表面有一道道細微的筆直的細線紋兒,所以總能沿著任何一道細紋兒撕成有筆直邊沿的大小包裝紙,撕多大視買家購買食品的數量多少而定。那撕成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的木紙,看起來又干凈又好看。

              使用木紙以賣肉的店鋪居多。那時,一般小戶人家買肉或肉餡,也就兩三角錢的,就能用來包餃子或汆丸子。多買者,也就是塊兒八毛的。顧客買完肉餡后,店家將木紙一撕,基本大小正好,將肉餡放在木紙上,兩手一合一按,一般都是嚴絲合縫兒。用木紙包肉餡,也是將肉餡倒出后,一點殘餡都不粘在上面。這種用過的木紙對我們這些孩子們還有很大吸引力,這是因為用過的木紙洗凈晾干后,可撕成一條條寬窄不均或基本一樣寬的小硬紙條,可以用來學計數,或當成游戲計輸贏的籌碼。

              過去,老百姓在聊天時,常聽見有人說:“我們親戚昨天提個蒲包來看我了”或“買個蒲包提著去看看親戚”等,這里所說的,就是過去用來訪親拜友時用來送禮的大蒲包。

              “蒲包”,其實就是用河邊、水塘等處生長的蒲草編織而成的包裝盒。將送禮的食品放入松軟干凈的蒲包里包好,上面再蓋一張印有商家字號的紅紙,用紙繩一系,又美觀又實惠。蒲包大小、紅紙上所印商家的名氣等,都表示了送禮人和受禮人家的身份和地位,所以,在當時送蒲包是很講究的。

              以前用的這些包裝用品,不僅小店鋪用,大的商家、老字號店鋪等也用,可以說是形成了包裝系列。記得那時每到春節或八月十五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這種蒲包特別流行,不同身份的人從不同檔次的店鋪買禮品(主要是糕點),用的幾乎都是這種蒲包,不同的是放在蒲包上的印有商家字號的紅紙。當時,有影響的老字號糕點鋪我記得是正明齋、聚慶齋等。就是我們家門口的劉記糕點鋪、祥源齋等小鋪售出的蒲包,也非常精美耐看。

              店鋪有店鋪的包裝,小攤販也有小攤販自己的包裝。過去,小商販所用之物非常簡單,但清潔環保。買菜,如一捆韭菜,小販用馬蓮(我們小孩子稱它為干草)一系,又結實又干脆利落;買油餅,也是用一根馬蓮從空隙中一穿、一系,顧客提著就走,絕不會斷落。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馬蓮用后,如果人們舍不得扔,則還可以用它捆系一些條狀的東西,直到實在不能用了,扔掉的只是一根“細繩”,既不占地方,又不污染環境。

              這些昔日的包裝用品,一般是長在自然界。那時這些生物的生長環境沒什么污染,而且多處可取,如就在距我們居住的胡同不遠的城外,就生長著蒲草和荷葉等,而周圍既沒有什么工廠,也沒有什么能產生污染物的工地。因此,這些生物也是無污染物,取之容易,用之放心,難怪商家用之時間如此長久。后來,大概是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塑料包裝袋出現了。隨著塑料袋兒的出現和日益廣泛使用,這些昔日的包裝用品漸漸退出了市場,退出了人們的視線,大概50歲以下的人們恐怕連見都沒見過這些包裝用品,更不用說用了。但我們這些曾使用過它們的人,至今還很懷念它們,也懷念昔日購物時商家用它們包裝食品時的情景,懷念它們曾帶給我們的潔凈與


            環保 環保信息 環保設備
            分享到:

            上一篇:環保部:上半年部分環境質量指標出現反彈趨勢
            上一篇:哥本哈根環保之城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