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恩·特蘭伯格有著一張飽經風霜的臉,怎么看都是丹麥一個最普通不過的農民了。他在位于丹麥中部的薩姆索島上擁有100公頃田地和150頭牛。除此之外,他還有另外一個更“值錢”的身份——私人能源供應商。
特蘭伯格和他人在薩姆索島投資建設了一臺岸上風力渦輪發電機和一臺海上風力發電機,加在一起能年產650萬千瓦時的電力,這些電大部分都賣給了電力公司。“我賣電賺的錢可比我賣牛奶賺的多多了,”特蘭伯格說。
目前,在只有4200名居民的薩姆索島上共建有11臺岸上風機,其中有9臺屬村民個體所有,其余2臺則由多位村民集體入股共同擁有。此外,在海上還有10臺風機,其中5臺為政府所有,其余5臺產權屬于島上居民。
除風能外,生物質能、太陽能以及地熱能都是這個島上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1997年,島上新能源使用比例只占13%,而今100%完全使用新能源供電和取暖。今天,丹麥每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0噸,而薩姆索島居民則是負3噸,在全球率先實現了“碳中和”(通過吸收二氧化碳做到碳減排)。
薩姆索島居民竭盡所能地利用可再生資源,因為這不僅能幫助緩解全球能源緊張問題并為環保作出貢獻,更能給他們自身帶來收益。
薩姆索島成為聞名遐邇的“綠島”,與曾是教環境學的索恩·赫爾曼森分不開。1997年,丹麥政府決定進行新能源政策試點,正是赫爾曼森說服島民參與,最終薩姆索島憑借其溫和的天氣條件以及充裕的風能,從5個候選島中勝出。
赫爾曼森回憶說:“我組織了很多的會議和談判協商,確保薩姆索島的島民們理解這個可持續能源發展計劃,并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最終的受益者。盡管風力發電機會發出不悅耳的響聲,盡管它們也許會影響環境的自然觀感,但是這個計劃可以切實改善島上居民的生活,并為他們帶來可觀的經濟利潤和綜合效益。”
在赫爾曼森的游說之下,最終大約有400名島民購買了風車股份。這批股份最便宜的每股需要3000丹麥克朗(約合517美元)。
特蘭伯格投資了1200萬丹麥克朗(約合210萬美元)。雖然投資數額大,可是回報也很豐厚。過去十幾年里,特蘭伯格投資的風車源源不斷地將電輸往電廠,其投資早就連本帶利地返還了。盡管特蘭伯格不愿透露具體收入,但有報道稱如今他日收入可達3000歐元。
“當你自己擁有電力生產設施的時候,一切都變得不一樣,”特蘭伯格說。
今天,特蘭伯格利用風力發電來運行他農場里的牛奶冷藏系統,同時冷藏系統運行時所置換出來的熱量被用于他們家房子的取暖和水加熱。這也是如今薩姆索島居民典型的生活方式:從節能爐灶、節能房到以秸稈為燃料的中心供熱廠,他們利用各種可能的方式實現節能減排。
薩姆索島未來的計劃是,把汽車使用的燃油換成無污染的生物油,把渡輪使用的柴油換成沼氣和生物柴油,并推廣電動汽車,以真正實現全島生產生活百分之百依靠新能源。
如今已成為薩姆索能源學院院長的赫爾曼森說:“未來能源價格會越來越高。今后10年,也許會比現在高出30%到40%。所以,如果我們夠聰明的話,就會繼續投資新能源。雖然這需要承擔風險,但從長遠來說,一定利潤豐厚。”(德瓦普里約·達斯 鮑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