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完成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用一根紅色的領帶映襯這次對話的成功:“這是 四川地震后我第一次打紅領帶”。是日,《美中能源環境十年合作框架》(下稱“框架”)在華盛頓簽署。
經歷了近兩年時間的四次對話,一份戰略性協議文件終于得以簽署。節能環保方面的合作已被認為是中美兩國經貿合作的新增長點。
合作于節能環保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查道炯說,單就能源領域來說,框架簽署實屬不易。無論是中國能源威脅論、能源效率利用低,或者是能源合作中的知識產權顧慮,美方終于認識到,與其抱怨這些問題,不如主動與中國合作,“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中美兩國曾于2007年12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三次戰略對話上同意,共同制定一項關于環境可持續發展和能源安全的10年計劃。今年4月,美國 財政部長保爾森在中國也表示,兩國正在磋商有關文件。
時任中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 (馬凱新聞)在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之際曾表示,中美兩國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發展清潔能源方面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和巨大商機,能源合作不僅可成為中美經貿合作新的增長點,也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和溫室氣體的排放。
而在赴美參加第四次戰略對話前夕,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又專門為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中美兩國在能源環境領域的互利合作,有助于增強中國應對能源環境問題的能力,也可為美國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商機和豐厚的回報。
位于北京知春路的綠色煤電有限公司也許并未注意到,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6月19日在美國華爾街回答記者提問時,舉例提到了這個高科技能源公司:它是中美雙方企業合作的一個范例,主要研究開發燃煤發電的節能和環保技術。
綠色煤電有限公司向《 財經時報》透露,外資參股后,目前正在等待中國 商務部的批復,還處在申請身份變更的法律程序階段。而對于它與外國股東??美國博地能源公司的合作,該公司僅透露,“具體的合作項目尚在商談之中”。
這家公司倡導的“綠色煤電計劃”得到了中國政府的認可與支持。它原本是由中國華能集團控股和其他6家電力煤炭國有資本參股的高科技能源公司。2007年12月11日,該公司引進了一家外資股東:全球最大的私營煤炭公司??美國博地能源公司。
顯然,將有更多此類合作見諸雙邊關系中。外界分析,美方可以借此在潛力巨大的中國能源、環保市場占據有利位置,而中方也期望,美國公司能把多年發展積累的經驗帶到中國來,以幫助中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節能減排計劃獲得成功。
中國已確立了到2010年將萬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的目標。某能源專家告訴《財經時報》,目前看來,實現這個目標的壓力非常大,這需要有效的國際力量參與進來?!爸袊髽I對國外節能減排經驗的熱情,非比尋常。”他說。
而之前,美國博地能源公司一直想在中國獲得煤礦的開發權利,但還沒有成功,而當它把目光轉向清潔燃煤技術的開發利用時,馬上就得到不同的回應。
對于外國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
繞開敏感區域
根據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簽署的框架條款,雙方將在框架范圍內優先推動五個領域的合作:電力,發電和傳輸方面的節能、提高能效;交通運輸領域的提高能效、減低排放;水污染的治理;大氣污染的治理;森林和濕地的自然資源保護。
有關人士還透露,雙方為上述五個領域的合作建立了5個工作小組,啟動了每個目標下開展實質性合作的行動計劃,并就在第五次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