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息息相關,只有環境達標了,實現和諧共生,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我市要實現‘三大目標’,環境保護必須與之緊密配套。”7月14日,市環保局負責人說,全市環保系統干部群眾決心利用五年時間,使我市基本達到國家生態市標準。該系統明確提出了“政策引導、項目先行、區域推進、貼近民生”的“十六字”方針。
政策引導,確保實施方向。針對目前我市正在實施的“四大發展空間”戰略,環保
部門根據不同區域,確定劃分重點開發、優化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并于7月初專門為“四大發展空間”建設項目制定了環境保護準入暫行規定。項目先行,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環境建設必須加快硬件設施建設,更要抓一批龍頭工程”。市環保局總工程師李剛說。7月9日,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輝山污水處理廠正式投入使用,至此,我市污水處理廠已達8座,污水處理能力達134萬噸,處理率達到73%;此外,細河綜合治理工程正處于收尾階段。
區域推進,實現由量到質的飛躍?!笆晃濉蹦┢?,我市要基本達到國家生態市標準,環保戰略定位則必須走“區域包圍城市”的生態之路,在蘇家屯、東陵、康平縣率先達到生態區縣的基礎上,今年將使法庫、遼中、新城子、于洪區完成國家生態區縣建設的指標。
貼近民生,以人為本。黨代會后,市環保系統干部群眾更加堅定了開設“局長辦公博客”的信心,在國內環保系統率先搭建行政領導與市民平等對話的平臺。(杜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