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家作品“倒置喜馬拉雅”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新民網周晏珵 喜瑪拉雅美術館現場回傳
【新民網·獨家報道】9月5日,一場名為“更新中國”的展覽在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原證大現代藝術館)拉開帷幕,主題關于城市可持續發展。展品包括40個建筑實例文獻,19位中德藝術家和建筑師以“更新中國”為主題創作的近20件藝術作品,呈現方式包括裝置、影響、繪畫和圖片等。
新民網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中德藝術家雖來自不同的地域和環境,但他們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描繪基本都集中在環境、消費、人工與自然等話題,所選用的幾乎是清一色樹木、針筒、紙杯等環保材料。而40個建筑實例文獻則生動地向人們展示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軌跡和脈絡,其中包括上海的田子坊、浦東國際機場、外灘等改造項目實例。
本屆展覽藝術總監沈其斌表示,希望通過展覽來探討和實踐“更新是一種可持續的內在邏輯的生長,一種積極的可持續性的變化,而不是顛覆性和破壞性的方式”。(新民網記者 周晏珵)
中國藝術家作品“兩棵樹”以各國和各文字書籍制成。新民網周晏珵 喜瑪拉雅美術館現場回傳
德國藝術家裝置作品,參觀者通過操作認識碳排放量。 新民網周晏珵 喜瑪拉雅美術館現場回傳
德國藝術家裝置作品,參觀者通過操作認識碳排放量。 新民網周晏珵 喜瑪拉雅美術館現場回傳
德國藝術家繪畫作品“磅秤與塑料廢品”。新民網周晏珵 喜瑪拉雅美術館現場回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