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9月10日電(藍柳苗 廖艷明)每年教師節,為給老師送上一份既能表達學生心意,又讓老師喜歡的禮物,不少學生家長傷透了腦筋。2010年9月10日,我國第26個“教師節”來臨,低碳環保的謝師禮物成了一種新潮流,不少老師認為只要能表達學生真心的就是最好的禮物。
家長“不好送” 教師“不好收”
在“教師節”來臨之前,全國各地媒體就爭相報道“教師節”成了家長們的“苦惱節”,為了讓老師多多“關照”自己的孩子,家長們紛紛為“獻禮謝師”絞盡了腦汁。以前是鮮花、禮品、煙酒,但是實物顯得太張揚,現在就送購物卡、代金券。
家長送禮成了一種攀比,絕招也一個比一個多,這也給老師們出了一道難題。在南寧市從事了7年小學教育事業的陳雪老師說:“教師節,最怕送禮的人了。” 由于部分家長們送的禮物太過貴重,經常給老師帶來壓力。也有老師坦言,最怕過教師節。陳雪老師還提到,針對教師節老師收禮的問題教育部曾經明確規定,老師不得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在南寧市的小學,不少家長們把送禮的權利留給了孩子。“只有孩子才了解老師最需要什么,也才能表達最真摯的謝恩之情。”衡陽路小學一名姓孫的家長說,今年她將會指導孩子自制賀卡給老師。民主路小學四年級的馮清源說,今年媽媽給錢給他自己買賀卡,他還會在賀卡寫上幾句對老師的真心話。
廣西不少大學生在教師節送禮上大打“電子牌”,走上“低碳”時尚路線,手機短信和電子賀卡等低碳環保的謝師恩形式逐步在學生眼里占據統治地位。廣西大學文學院的張芳同學說,他們班在凌晨的時候集體發短信,在第一時間給老師驚喜。而在教師節前幾天,廣西師范學院2007級新聞專業的同學就在qq群上為教師節的禮物“出謀劃策”。最后,班長劉婷提議,將全班每位同學的生活照片收集起來,做一個電子相冊,送給老師,里面還附上同學們的祝福語。“制作這樣一個禮品,我們都覺的十分有紀念意義,而且基本不需要什么費用。”劉婷說。
當收到已經畢業多年的學生短信祝福時,廣西融水縣永樂鄉中學的老師莫麗枝顯得格外高興:“在教師節,收到學生發自內心的祝福,我感到很幸福。”
據了解,全國各地有不少學校紛紛倡議過一個低碳環保的“教師節”。山東省濟寧市某小學,用電子賀卡取代每年的紙質賀卡和鮮花,在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還舉行 “低碳環保•創意感恩”卡片設計等活動。這些“文明低碳謝師恩”的活動,既避免了請客送禮送賀卡的浪費,也讓環保低碳節約理念深入人心。
老師: 一顆真心最珍貴
說到自己收到印象最深刻的、最珍貴的禮物時,老師們打開了話匣子。在老師心里,只要能代表學生真心的就是最好的禮物。廣西師范學院外語學院的鄧芳嬌老師說,她甚至在“母親節”的時候收到了七個女生集體送的康乃馨,那些學生已經把她當做了“媽媽”。
每當看到辦公桌上那些紙鶴,廣西桂林興安中學的易斌老師就滿懷欣喜:“四年了,我還一直保留著那些寫滿了學生內心感受的紙鶴。”他回憶道:“那時我還在一個小鎮上當班主任,還有同學給他采來了野花,雖然花已經凋謝,但是學生們卻像鮮花一樣在廣西各地盛開。”為此,他還特地寫了一篇文章在當地的報紙上發表。易老師還表示,看到學生成長成才,就是學生給他最珍貴的禮物。
在教師節,廣西融水縣中學高三(八)班班主任劉志潔老師也經常收到學生家長們的問候。“雖然只是一條短信,但是我還是覺得很溫暖,感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認可。”
“老師看中的不是禮物本身,而是學生、家長的心意。”從事了近10年教育工作的廣西興安縣嚴關鎮中心小學校長唐林說。同時他還表示,只要學生在心里永遠記得老師,這就是最好的禮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