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北部的Bordelum農村有很多風力發電機
七月份,我作為YFU(國際學生交流協會)交流生從南京來到了德國,在這和德國家庭生活了近三個月,很多東西讓我感觸良多。特別是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為推廣清潔能源所做的努力,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清潔工拒收不分類的垃圾
德國人的環保意識世界聞名,垃圾分類,飲料瓶回收,這些細枝末節德國人尤其看重。就拿垃圾分類來說,每家都有很多個顏色不同的垃圾桶,這個裝生活垃圾,那個裝玻璃瓶,另外的裝塑料,分門別類,清清爽爽。很多人都說德國人嚴謹,其實更應該說德國人有計劃性,在年初的時候每家會收到一張日歷,上面把一年里每一天垃圾車會到你家清理的垃圾的種類明確地標出來,到了那天你只需要一大早把裝那幾樣垃圾的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放在門口,就自動有人來收。
我問過住家爸,如果我沒有將垃圾分類,會不會被罰款之類的?“不,不會,只不過收垃圾的人不會清理你的垃圾桶。”我覺得這種舉措比罰款更有效,有錢不一定什么事都可以解決。我仔細地看了那張日歷,比較有意思的是圣誕節后的一天會專門有垃圾車收圣誕樹,還真挺人性化的;這里飲料瓶回收的方式我在中國也是聞所未聞,他們有專門買飲料的超市,一般家庭都是去那兒整箱地購買飲料,喝光的空瓶不用扔掉,還送回去,可以換錢。
也有人反對風力發電
當然,推廣使用新能源方面,德國人做得也毫不含糊,風力發電,太陽能,潮汐發電,辦雜志宣傳可再生能源,政府扶持,因勢利導。
我住的小鎮叫Bordelum,是德國北部的農村,靠近北海,和丹麥隔海相望,地形平坦開闊,風力條件很好,德國政府就根據當地的情況,搞起了風力發電。離我住的家庭二十分鐘車程的一個農場就是德國第一個風力發電機組誕生的地方,當時是1983年。德國風力發電發展得很快,到2009年德國共有21164組風力發電機組,理想的總產電量是25774兆瓦每小時,占德國對電力總需求的7.59%。僅Bordelum就有15個風力發電機組。
住家爸摩爾加德先生是這一片風力發電機組和生物能源的負責人,得知我要寫這樣一篇文章后,在家給我認認真真地講解了風力發電的歷史以及這片地區風力發電的發展情況。Bordelum以前都是使用火力發電和核能發電,非常污染環境。1996年當地有50個人聚到一起,主動找到政府,希望用清潔的風能取代火力發電,當然,也為了掙點錢。當年就建成了12個6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此后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當地人不斷用更大,產電量更高的機組取代原有的。
截至2009年,原來的12個小機組全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1000千瓦,一個1300千瓦,三個1500千瓦,三個2000千瓦和七個23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風力發電機組的造價非常高,當地人向銀行借了三百萬歐元(約2500萬人民幣),分十六年還清,每年都要向銀行還四十萬歐元,而風能每年產電所賺的錢大概四十五萬歐元左右,除去日常維護費用,再分到50個人手里的就很少了,所以每人賺得不是很多,但相較于原來的火力發電,保護環境才是他們的根本目的吧。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風力發電,在當地就有近三百戶居民反對,原因是覺得風力發電的噪音很大,而且對當地一望無際的農田的風景產生了影響。我在這里生活了四周,家門口就是一個風力發電機組,但我從來沒有聽到過噪音,我也爬上去過,就在發電機旁邊,動靜也不是很大,和汽車發動機的聲音差不多,完全沒有到影響人們正常生活的地步,只有風特別大的時候,風刮過扇葉會有嗚嗚的聲響,但也不是特別大;至于影響當地的風景,這完全看個人喜好,我覺得風力發電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保護環境的獲取能源的方式。
用玉米充當生物發電原料
Bordelum有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幾乎全部是,光我住的家庭就有11畝玉米地。這些玉米除了喂奶牛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用途,充當生物發電的原料。
在介紹生物發電的時候,住家爸問我中國應該有很多這些設施吧。我說我不太清楚,但中國應該有很多。我在百度上搜過,中國生物發電的基礎很好,光秸稈每年就有6億多噸,德國這邊自己種植玉米用于生物發電,而咱們中國卻沒有把秸稈利用起來,哪年秋收以后焚燒秸稈不是南京的大問題?污染環境,影響健康!如果不去焚燒秸稈,而是花錢建一個生物發電廠,那無論是對環境還是對農民自己都是有很大的好處的。當然,不是說建就建的,據我了解,光這一個發電站每天就要消耗20噸玉米,原料的供應也是很關鍵的問題。
其實整個生物發電的原理并不復雜,住家爸用了一個很不雅但很形象的比喻:就像人體放屁,進料口就是嘴,當地人把玉米連果實帶玉米稈粉碎成3毫米大小,原材料進入人體以后經過一系列發酵過程,而最后的屁,就是最有價值的東西——沼氣。把產生的沼氣點燃,產生熱能,推動一個馬達發電,而剩下的熱能就作為暖氣輸送到各家;光這一個發電廠產生的熱能就可以供應半個村子,大約60戶人家冬天的暖氣以及平時的熱水,發出的電就賣給當地居民。
還有一種應用非常廣的清潔能源不能不說,太陽能,這邊很多人家屋頂上都有一層太陽能板,也是因為這邊空氣非常好,晴天多,陽光充足,但太陽能一般是自給自足,但也有用來賺錢的。住家爸帶我看了一個農場,有一個操場那么大的地方全部是太陽能板,非常壯觀。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東西,比如很多人家花園里有一些作為點綴的夜燈,上面都有一塊太陽能板,既省了多拉條線的麻煩,又節約了能源。
很多古董車還在街上穿行
我非常喜歡車,在德國也是大飽眼福,很多老古董車都在街上穿行。倒不是說這些車能減少尾氣排放,說不定反而更多,但我覺得德國人環保的意識非常值得學習。
很多公共場所的垃圾桶都分四個,包裝、紙、玻璃、生活垃圾,大家都規規矩矩地照做,對環境保護總是有好處的。當然,德國人素質也不是每方面都高,隨地扔東西的現象也非常多,這點有點像南京。
趙逸男 文/攝 (作者系南京外國語學校高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