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廣人稀,澳大利亞的房屋一般都修得高大寬敞,就連出租的公寓樓,一般也是兩室一廳,外加洗手間、洗衣房、廚房等,面積至少在100多平方米以上。不過,房屋雖寬敞,裝修卻簡單,很少有吊頂、貼墻、嵌花之類的裝飾。澳大利亞人崇尚自然、質樸,講究舒適、方便,屋里屋外皆透露著一種濃郁的環保意識。
當然,有錢人家在裝修上自然是“更上一層樓”。比如,門窗嵌磨花玻璃,木門、木窗雕花,客廳里吊枝形燈,窗戶上掛本色麻質窗簾,家具則多為真皮和原木制作。最亮眼的還數地毯,許多人家都鋪用本地制作頗帶土著色彩的澳毛地毯或舶來的波斯地毯。其他房屋的裝修也與出租的公寓大同小異,講究一點的人家最多只是在墻壁或屋頂貼上薄薄的原色木板,以營造“森林其境”的家居氛圍。據《澳洲人報》一位采訪過好萊塢影星妮可·基德曼的記者說,妮可在悉尼買了一幢臨海別墅,屋內的裝修與普通民宅相差并不遠。
寓居澳大利亞數年,印象最深的還是這里的人對廚房的鐘愛。普通人家寬達十幾二十平方米的廚房簡直就是“天堂”:3個灶眼外加兩層烤箱的不銹鋼大電爐,抽油煙機,冷、熱水齊備的不銹鋼洗菜盆,方便擦洗的不銹鋼案板,原木制作的懸空碗柜和寬敞的儲物箱,淺色花磚鋪地,炊具皆為細瓷制品或不銹鋼制品,餐桌上鋪著本色的麻質桌布,到處都擦得亮堂堂,沒有一絲塵埃。當然,廚房的干凈、清爽,與澳大利亞人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不無關聯,可誰又能否認這是一種環保意識的自然流露呢。
陽臺是房屋裝飾的組成部分。澳大利亞的陽臺多安裝乳白色的欄桿。公寓樓的欄桿稍微粗壯一些,私家庭院的欄桿一般都小巧玲瓏、斯文秀氣。由于陽臺寬敞,澳大利亞人一般都要在那里擺放一張小桌和幾張靠背椅,有的甚至在陽臺上掛一張麻制吊床或沙發式秋千,以便休憩娛樂、曬太陽。澳大利亞人特喜歡園藝,陽臺一年四季都擺滿芬芳馥郁的花盆,有的還別出心裁地將花園里的藤蘿植物牽引到陽臺上,編織成各種藝術造型,如拱門、折扇、雨簾、流蘇等,既好看又遮陽,同時也體現了“自然之子”的初衷。
澳大利亞地域遼闊,帶前院后園的別墅占地數畝、數十畝不算稀奇。一般說來,房屋和柵欄門相連處的小徑多鋪磨石花磚或鑲嵌卵石,而進出后園車庫的車道則多為水泥鋪就,有的索性鋪成草坪路徑,讓車輪多嗅嗅大自然的味道。在頗有園藝才能的澳大利亞人的侍弄下,各家花園皆繁茂興盛、鳥語花香。為了增加藝術效果,有的人家還在庭園里建了噴水池,安放雕塑,高大開花的喬木下往往還擺著桌椅,但凡有客來,便成為待客的好地方。為了街道的整潔,澳大利亞人從不把洗滌后的衣服晾在前院或過道間,而是在自家后園適當的地方“種”一棵網狀的晾衣架,專門晾曬衣物。
令私家庭院得以成為“獨立王國”的是庭院的柵欄。這些柵欄古樸、優雅、個性、環保,加上柵欄門前安裝的造型別致的信箱,很能體現主人的藝術匠心。有的人家還將葡萄、三角梅、金銀花、獼猴桃等藤蘿植物牽引到柵欄上,營造出頗具視覺沖擊力的“果墻”或“花墻”。木制的、石壘的、磚砌的、樹梢夾的,各種天然材質制作的柵欄不算太高,有的一邁腿就能跨越,但卻是“私人領地,不可侵犯”的標志,如果未經允許隨便進入,主人有權報警甚至“自衛反擊”。 李北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