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保定11月19日電(呂子豪 高欣華)河北省安新縣官方19日透露,“十一五”以來,該縣節能減排工作成效顯著,節能指標、減排指標、縣城空氣質量等七項任務目標全部圓滿或超額完成,境內“華北明珠”白洋淀水質明顯改善,絕跡多年的植物和野生魚類再現,水產養殖業繁榮發展,又恢復了昔日勃勃的漁業生機。
據安新縣委書記肖占樂介紹,白洋淀85%以上的水域位于該縣境內。作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漁業生產基地,水產養殖業一直是白洋淀水區群眾最重要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標志性的產業,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該縣在環境保護上責任重大。為此,該縣建成了一套以有色金屬行業污染治理和白洋淀自身污染治理為重點、較為完整的執法和監管體系,連續實施集中整治,規范了行業發展,有效地保護了白洋淀生態環境。
此外,該縣還在河北省率先成立了鄉鎮環保所,把全縣節能減排任務層層分解,確保了“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目標的圓滿超額完成。
據統計,2008年至2010年,安新關停落后生產工藝企業30家,投資近億元的建成投運縣城污水處理廠。該縣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實際累計降幅達24.751%,超過承諾目標降幅19.1個百分點,超額完成減排COD、SO2噸數,縣城空氣質量各項指標均值均達到或優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肖占樂稱,為永葆白洋淀水“清”,該縣累計投資1100萬元對淀內水區村自身污染進行了綜合治理,最大限度降低了白洋淀自身污染。因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白洋淀水環境質量逐步改善,目前淀內核心區水質已達到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基本接近40年前的水平,絕跡多年的菱角、芡實、白花菜等多種沉水植物、浮葉植物和野生魚類也重現白洋淀。
據悉,“十一五”期間,安新白洋淀還擴大生態健康養殖規模和速度,當地政府大力調整水產品結構,增加濾食性魚類比例,重點發展河蟹、蝦類、黃顙、黃鱔等獨具特色的養殖品種,并重點支持聚珠、清泉等一批水中養殖龍頭企業,建成了標準化的無公害化生產管理和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