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是兩個密切聯系又有所區別的事情。兩者既有交叉的部分,也有很多不同。共同交叉的地方就是氣候變化要求低碳發展,具體來說就是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進而減少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和煤炭使用中排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不同的地方更多,比如水污染和垃圾等環境問題與氣候變化的聯系就不是太密切。
在我國,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強調低碳發展的同時,要警惕和防止環境污染的加劇。例如,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許多城市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和加快電動車的發展。從低碳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一件好事,但同時必須認識到,如果過快發展電動車,盡管減少了傳統汽車的尾氣排放,但會導致其他環境問題,如電池的回收及其導致的污染等。這說明,通過低碳發展有可能減少空氣污染,但同時有可能加劇其他污染,如水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另外,為了實現二氧化碳減排,我國已采取措施加快核電的發展,但過快發展也將導致一系列環境問題,如核廢料的處置等。還有盲目快速發展生物能源,也會引發與糧食爭地等矛盾。
因此,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和西方發達國家所處的發展階段和面臨的形勢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早已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一般的環境問題基本得以解決,因此當前把應對氣候變化當作“主流”大事來抓。我們國家不一樣,除了需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外,我國的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在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的大形勢下,低碳發展成為一種潮流和時尚。中國除了承擔必要的二氧化碳減排責任外,更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袁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