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新墨西哥州的馬拉哈馬市,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一處油田發表能源政策講話。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原題 美國距離能源獨立有多遠
能源獨立對于奧巴馬之前的每一位美國總統而言,都是癡心妄想,唯獨奧巴馬幸運地擁有了可以付諸實施的機遇。美國這個現今能源消耗第一大國正在向能源產銷第一大國轉變,而北美更有望成為中東之后的新能源中心
本刊記者/徐方清
4月至6月是美國大學生的畢業季。由于美國經濟仍未走出低迷,“一畢業就失業”,是很多大學畢業生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石油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是近幾年來為數不多的例外,他們早早就被各家能源公司一搶而光。
美國勞工統計局近期發布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與“一才難求”相對應的是,這些畢業生今年的平均起薪超過12萬美元,讓醫學和法律這兩大傳統熱門專業的畢業生也難以企及。
“石油工程”專業人才走俏的背后,是美國這個現今能源消耗第一大國向能源產銷第一大國的轉變,以及北美有望成為中東之后的新能源中心。
最新一期的美國《外交》雜志援引美國花旗銀行能源分析師的預測說,到2020年,美國有望超越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國;而隨著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國家石油開采量的激增,北美地區將會成為“新中東”。
有望成為最大產油國
5年前,沒有誰意識到,美國能源的自給率會在短期內有大幅度提高。金融危機陰影籠罩下,美國能源公司的普遍想法是,“能不下降就不錯了”。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能源、環境與資源研究員格萊達·拉恩向《中國新聞周刊》證實了上述看法,各能源研究機構當時普遍的預測是,包括美國在內的西半球,油氣產量將會迎來一個逐年下降的趨勢。
這家位于倫敦的研究所成立于1920年,長期關注全球能源格局的演變,致力于推動全球能源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實際情形卻和當時的種種預測大相徑庭。就在2011年,美國能源自給率超過81%,創下了自1992年以來的新高。
來自今年年初美國能源部的數據還顯示,2011年,美國國內原油產量同比上升3.6%,達到570萬桶/天;今年,產量預計將增加60萬桶/天,達到630萬桶/天。
如果這一預計成為現實,將創下自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花旗銀行6月中旬發布的一份報告對美國能源的未來更感到樂觀。這份報告稱,到2020年,美國有望超越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成為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國。目前,世界上頭兩號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原油產量都在1000萬桶/天上下。
該報告還指出,波斯灣六大產油國在美國石油進口量的比例已降至22%,而鄰國對美國的供應量則超過進口量的一半,且比例持續上升。
從2006年開始至今,美國每天從歐佩克組織成員國進口的石油桶數已經減少了180萬桶,而從巴西、加拿大和哥倫比亞這三個北美國家的進口量由當年的每天70萬桶猛增到現在的每天340萬桶。
美國《外交》雜志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美國已經剪斷了中東石油的“臍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