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公司對外宣布將正式退出核能,以專注于其他技術領域。西門子首席執行官皮特-羅旭德(PeterLoescher)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態,該公司將不再向核能方面進行任何投資,但將繼續供應核電站所需的零部件。
西門子在退出核能市場后,將專注于其他技術領域,在報道中雖未明確提及該領域具體是什么,但在今年7月,西門子與西班牙UTETermosolarOlivenza公司簽署協議,計劃為(Spain)埃斯特雷馬杜拉(Extremadura)地區的50MW聚光太陽能發電站提供設備。該發電廠預計于2012年底投入運營。建成后將配備西門子太陽能吸熱器以及123個槽式太陽能集熱器陣列。
在德國明確表示了未來將會完全棄用核能后,其他各國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改變,而各大企業也及時的改變了市場策略。核能被棄用后,太陽能勢必會得到更大規模發展,而在太陽能發電上聚光光伏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由此可以推測西門子或將轉向發展聚光光伏市場。
聚光光伏發電技術研究始于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隨著技術的日趨進步,近幾年取得較大的發展,目前全球已經開展了很多研究項目,并建成了許多示范工程。但截至目前,全世界用于聚光光伏的投資僅10億美元,而且投資項目規模小、范圍窄。
聚光光伏發電光轉化效率最高可達30%~40%,高于晶硅電池片約1倍;其使用壽命約70年,遠高于晶硅電池片的30年,而且具有生產制造過程污染少等特點,因此會帶來一定的市場需求。
當前CPV在太陽能發電市場僅占很小的部分,大約為0.1%。這主要是因為和傳統光伏發電比較是更新的技術,并且成本更高,更復雜。要規?;l展CPV必須要降低成本。迄今為止建成的最大的CPV電廠的裝機容量在1或者2MW。
目前國內外對該技術運用時間都比較靠后,而且產能也不夠大,其主要因為就是成本問題?,F在每瓦的成本大致是多晶硅電池的1倍多。聚光光伏系統成本高的一大原因在于其使用的三五族電池片上。這一材料原本是航天材料,在光伏電站中商業化運用是最近兩三年的事情。但由于下游設備制造商的產能都不大,沒有規模化運用,成本自然居高不下。
近年來,由于進入該領域的系統廠商越來越多,因此對電池片的需求也吸引了一系列芯片制造商的進入。三星、JDSU等國際大廠都已經有了進入電池片領域的計劃,這必然會帶來成本的大幅下降,這不管是對光伏產業發展還是企業來說,無疑都是利好消息。就好比早期的多晶硅電池,隨著該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市場也會不斷變大。
除電池片之外,該技術還要求太陽跟蹤系統、機械系統、電子系統、光學系統、散熱系統等能夠協同一致,因而技術難度較傳統的多晶硅、薄膜電池系統也高出不少。
將于11月28日-30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辦的2011年中國光伏發電與系統集成技術研討會暨展示會(PVChina2011)特別開辟了"聚光光伏專場",邀請聚光光伏領域的專家、企業高管就聚光光伏發電系統所面臨的技術難題和解決辦法、超大面積太陽能聚光跟蹤技術、平衡各種聚光透鏡模式優缺點、最可行的透鏡聚光模式及材料選擇等進行解讀和討論。據悉,北京北控綠色科技產業有限公司的首席技術官林傳宜先生(出生于臺灣,畢業于交通大學。專長為研究聚光型光伏相關材料及電廠發電技術)將做題為《兆瓦級聚光型光伏電廠發電設備的產業化研究》的演講,另外本次光伏會議還邀請了上海聚恒太陽能公司、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中漢太陽能電力、臺灣億芳能源科技、Amonix、 AZUR SPACE Solar Power GmbH等企業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主題演講,共同探討聚光光伏當前的技術水平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據業內人士預測,隨著更多的公司增加生產,到2015年CPV市場每年將會翻一番還多。聚光型光伏系統憑借高光電轉換效率、占地面積小、且生產能耗少等優勢,無疑是未來大型光伏電站的理想技術,成為下一代的光伏之星。雖然,目前聚光系統的地面累計裝機規模仍然相當小。但聚光技術擁有廣闊的產業及技術發展空間,聚光光伏規?;l展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