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與人類生存環境的挑戰
趙志能
2008年9月28日
近日各大報紙報道,國家公安部發布新的《機動車登記規定》,從今年10月1日起,機動車所有人可以通過計算機自動選擇和自行編排的方式選取機動車號牌號碼,這樣一來我國將會引發新一輪的私人購車熱潮。這對于購車人士是一個利好消息,而對我國的環保來說則是一個利空。本文就如何保護環境問題闡述自己個人的一些觀點,并提出一些建議,作為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有識之士的廣泛關注和國家相關部門及權威人士的高度重視。
從十八世紀歐洲的工業革命發明的蒸汽機,到瓦特改良蒸汽機,到后來的內燃機,到發展汽車、輪船、飛機、電子計算機、到火箭、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以及電話、電視、手機、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明創造只不過是兩三百年的歷史,而人類出現已經有幾萬年的歷史了,有歷史記載的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是近兩三百年來,特別是近幾十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地球環境的污染,遠遠超過幾千年、幾萬年,照這樣發展下去,不久的將來,人類和一切生物就無法生存下去,地球就會被人為的毀滅。目前有些國家、有些地方還在大力提倡發展汽車產業,雖然有些發達中心城市控制汽車的廢氣排放,也采取一些措施限制汽車廢氣的排放,不準高排廢氣的汽車進入中心城市,但畢竟汽車的廢氣不能杜絕,其效果是微乎其微。又如9月22日“世界無車日”,政府和媒體建議車主停開車一天,但這只是提倡,不能強硬要求,真正響應的車主有多少?就算這天全國、全世界全部車輛停駛,一天時間又有什么效果,只能是杯水車薪?!?/p>
地球環境的破壞,罪魁禍首是人類。雖然人類是最聰明的動物,其實也是最愚蠢的動物,本來優美的地球自然環境不去好好地保護,卻人為地大規模破壞,自己破壞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自己毀滅自己的家園。同時也與科學的飛速發展有直接關系。由于科學的發展,造成了對空氣、水資源和食品的直接污染和破壞。目前,由于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層的人為破壞,全球環境逐漸變暖,溫室效應,“厄爾尼諾”現象,據報道,北冰洋的一片冰川已經慢慢地溶化,已由原來的一片冰川變成一個冰島,人類生存的環境面臨嚴重的挑戰。近年來,水災、干旱、臺風、颶風、雪災、冰雹、雷擊、地震、海嘯、沙塵暴、酸雨、火災、高溫天氣、地質災害等惡劣天氣和自然災害頻頻發生,周期縮短,頻率加大,特別是今年以來,雪災、雷擊、水災、臺風、高溫天氣等自然災害頻頻發生,應該引起人類的高度關注。這些無不與人類破壞的地球環境息息相關,都是大自然對人類破壞環境的重大懲罰。近年來每年的自然災害給人類造成的巨大損失遠遠超過經濟發展的增長,人類對破壞自然環境已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單是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直接的經濟損失就達幾千億,間接的損失無可估量,還有臺風、水災、雪災等其他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也慘重,全世界的損失更加難以估計。
因此保護地球環境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應該引起全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地球是全人類的,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方,不同皮膚、不同種族的人都有保護地球環境的義務和監督環境受破壞受污染的權利。
眾所周知,目前地球環境的污染源,主要來自以下三大方面:
一是空氣的污染。這是最主要的,據有關統計顯示,目前中國的機動車擁有量已超一億六千萬輛,超過10%的人均擁有量,從1999年至2008年,以每年20%-25%的驚人增速發展,更何況全球機動車的擁有量,保守估計也不下10億輛,這些車輛一天排出的廢氣有多大無法估計,加上飛機、輪船以及工業廢氣、空調排氣等等,對人類自身的生活環境、賴以生存最起碼的條件都不能保障,而且交通事故是人類意外傷害的第一殺手,每天都有交通事故發生,[FS:PAGE]我國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近10萬人,傷者幾十萬,禍及千萬家庭,全世界就更可想而知。目前,我國不但人口世界第一,而且很多物質的擁有量都是世界之冠,如汽車、手機、空調等等,當然排放的廢氣也是全球第一的。但是,時至今日,很多人還未意識到汽車排出的廢氣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的災難,新聞媒體,甚至各級政府還在大力鼓勵私人購車,大量上馬汽車生產項目,目前我國正以每日數以萬計的數量不斷增加。除了汽車廢氣的污染外,還有污染企業的廢氣排放,空調機的廢氣排放等等。
二是水資源的污染。水資源的污染主要來源于工業企業的廢水排放,生活廢水的排放,生活垃圾對水資源的污染等,目前相當一部分污染企業如造紙、陶瓷、電鍍等企業的廢水都是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放的,有的還直接排放到江河中去,往往給下游地方的用水造成嚴重污染?,F在很多國家和政府都注意水資源的污染整治,大部分城市都建立污水處理廠,處理生活污水,其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大部分都是出了問題,事后采用補救的辦法,沒有事前預防,效果往往都是事倍功半。特別在我國很多地方沒有一個全盤的環保規劃,各地方各自為證,自己只解決自己暫時的問題,不考慮別人,往往就是將污水排到下游,使下游地方整治難度加大,大大地增加整治費用的成本和難度。
三是食物的污染。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物特別是肉類食品要求的數量不斷增加,一些食品生產商為了追求利潤,采取造假或用化學用品代替食品,一些農作物、家禽、家畜的生產采用激素、催生素、促生素、化學物品、化學色素等有毒物質人為地違反生物的生長規律,縮短生產周期、擴大生產數量,近年來不斷出現假酒、假藥、有毒大米、漱水油、蘇丹紅,近來我國各地還出現“三鹿”等多個品牌含有三聚氰銨的問題奶粉。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食品都有問題,如人們天天食用的含有殘留農藥的蔬菜、水果等,只不過沒有這些含毒明顯,而是在人體中慢慢中毒而不知。因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和質量技術監督局應該加大對食品、藥品的生產、銷售、出口、進口等環節的監管力度,確保市面食品、藥品的安全,保證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要解決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就必須解決好這三大污染源的問題,真正從源頭上治理,達到治本的效果,保證人類能代代相傳下去,千秋萬代生存下去。
在這關鍵時刻,本人鄭重地向國際社會、國際組織、國家權威機構,世人和國人強烈呼吁和強烈建議:
一、聯合國成立國際環保官方組織。這個組織作為聯合國的常設機構,由各國環保專業人士組成專家組,負責監督全球各國每年的環保狀況,建立國際環保公約,要求全世界所有國家遵守,每年召開高規格的國際環保會議,要求各國首腦參加,公布全球的環保狀況。同時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很多天然的環境不是可以再生的,對造成環境的破壞而無法恢復再生的,不管是那個國家、那個政府,不管是什么人,國家和政府甚至國際社會要嚴肅追究這些政府或個人的法律責任,對破壞環境的國家和地區甚至進行嚴厲的政治和經濟及各方面的制裁。與此同時,成立國際環境保護的基金組織。象諾貝爾獎那樣,不分種族、不分國界,只要對環境保護作出貢獻的各方人士都要重獎,同時獎勵舉報破壞環境的有識之士。
二、當務之急積極發展環保新能源。如高能電池,利用太陽能、風能、光能等環保能源轉化成電能,集中力量在發展電力上下功夫,因為電才是最環保的能源,希望科學家們在發展新能源上,想方設法發展環保型能源,目前有些城市道路照明已采用太陽能、光能發電等新能源,白天發電,晚上照明,雖然現在生產這些新能源成本比較大,但發展趨勢不可抗拒,從長遠的考慮可以節省一筆大的開支,只要以后在降低成本上[FS:PAGE]下功夫,將來可以大范圍推廣和實施,直至大規模生產環保能源新汽車。以環保新能源代替污染環境的舊能源,到最終停止開采煤炭、石油、石油氣等燃料。
三、逐步停止生產以汽油為燃料動力的機動車。首先停止生產以柴油為燃料的機動車,過渡期間逐漸減少生產以汽油為燃料的動力汽車,到最后停止生產,逐步改用其他比較環保燃料的動力汽車,如石油氣等,到最終以生產電動車或太陽能、光能機動車。據報道,目前東風日產、通用、福特、豐田、本田等汽車生產商未來5年都有生產電動車的計劃,可惜時間太長,應該現在馬上轉產電動車。
四、大力發展城市電動公交車。限制發展私人汽車,大城市發展地鐵,中小城市發展有軌或無軌電動汽車,電瓶車,發展輕鐵等環保型交通,減少汽油為燃料汽車的排氣污染,同時減少城市道路的交通的擁擠。
五、全面提高全人類的環境保護意識。讓每個人從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事做起,讓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懂得保護地球環境是天賦的義務,是人類自我保護的職責所在,要以破壞地球環境的人和事為人類共同的恥辱,必須群起而攻之。要象參加奧運會一樣,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人人支持、人人參與全球的環保工作,確保地球環境能多延長幾個世紀,更不能讓子孫后代辱罵我們。
六、嚴格審批工業企業的上馬立項。國家立法明確規定,今后凡是污染環境的工業一律不能夠上,無論對發展經濟有多大作用也不例外,凡是工業大項目立項的第一關口就是要通過環保這一關,環保不通過就不能立項生產,凡是批準立項的項目,只要有一點涉及到環境污染的都要作出詳細環保排污計劃,保證企業生產絕對不能破壞環境。
總而言之,本人認為,當前提高全民族以及全人類的環保意識已迫在眉睫,保護地球環境將成為優惠價全人類當前和今年的一件重大重要的事情,關系到子孫后代的生存條件,關系到子孫后代的幸福,我們要從現在做起,保護環境、保護地球、保護全人類。我們情愿科學發展以及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些,也不要以犧牲人類及一切生物生存的環境為代價。
作 者:趙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