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雜志:領軍者的經營秘籍
提要:2013年,《能源》雜志發行量繼續保持上升勢頭,與2012年同期相比,依然有20%以上的增幅,廣告和各種活動的創收也有較快增幅。在“唱衰”紙媒的大環境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有何參考價值?
關鍵詞:能源雜志 行業媒體 細分市場
□?文/王高峰
盡管紙媒從整體上看已經進入了寒冬,很多從業者也隨著廣告商一起去了網絡媒體,但可以肯定的是紙媒并不會在寒冬中“集體死亡”。至少在行業媒體中,尤其是在細分領域,紙媒生存空間和市場前景依然可以預見。
事實上,有不少紙媒并未受到當前整個傳媒生態劇變的沖擊。由于定位精準,經營成本較小,很多細分領域的紙媒業績,在大環境下行的情況下反而逆勢增長。因為以特定行業為報道對象的媒體,其業績增長更多受制于行業的景氣度,與媒體當前的發展態勢并無直接關系。
《能源》雜志是比較典型的行業媒體,主要關注包括油、氣、煤、電、新能源和低碳經濟等領域的采寫和報道。創刊6年來,由于長期堅持花大量人力物力放在內容上,《能源》雜志目前在國內能源行業中,尤其在幾十家中央能源企業和能源主管部門中,已形成廣泛影響,并成為很多企業高管和政策制定者的必備讀物。
由于能源行業是國民經濟基礎性行業,市場容量巨大,盡管其行業景氣度也隨著整體經濟形勢而波動,但自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行業本身表現較為強勁,尤其是以風電和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在經過一段時期的“短暫停歇”后,目前又重回快速增長通道。這為《能源》雜志的市場經營,提供了良好的產業環境。
精準的多元化經營
《能源》雜志在經營思路上,一直較為多元化。包括廣告、活動、培訓和研究報告在內,雜志社開發了多種服務項目,盡可能多地為讀者和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月度會議。目前《能源》雜志堅持每個月組織一次小型會議,以行業熱點為話題,組織企業負責人、行業專家和政府相關管理者進行小范圍交流,會議以閉門形式為主,以“務實”和“有用”為目的,能夠讓參與企業真正得到其想要的思路和觀點。在該形式的會議中,我們會充分考慮整個產業鏈上不同企業的需求,邀請上下游企業共同參與,這樣既能夠為企業提供一個交流平臺,還能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企業的市場合作。
例如,我們曾組織過能源企業物資采購公司的交流會議,邀請了包括供應商在內的多家企業參加,會議不僅討論了物資采購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多家企業達成了化解問題的共識,還密切了采購企業和供應商之間的關系。
清華能源課程項目。近些年來,圈子文化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功能,尤其是企業經營過程中,能否進入到一個圈子更為重要。這些圈子文化以長江商學院、中歐商學院和各大名校的MBA最有代表性。三年前,能源雜志社與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聯合打造了針對能源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培訓課程,目前取得了較好效果。
清華能源課程招收對象主要以能源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為主,每期招收30人左右,共分10個模塊的課程內容,學制為一年,周末上課。當前第三期課程正在進行中,包括中央能源企業、地方能源企業和民營上市公司、私營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成為了該課程的學員,目前三期學員已達到百人。
清華能源課程項目不僅為雜志社帶來一定的收益,更大的意義在于,這一項目聚合了能源領域非常多的優質資源。由于這個項目會經常組織一些活動,整個圈子的互動交流非常頻繁,三期學員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而多數學員又是企業的決策者,這為企業之間的業務合作搭建了平臺,也為每位學員提供了更有價值的服務。
能源中國行。能源中國行是能源雜志社較有特色的活動之一,活動起始于2010年,每年2—3次,最初的目的是利用《能源》雜志在行業的優勢資源(包括企業資源和媒體資源),帶領國內權威媒體和專家對能源企業進行走訪,實地考察企業經營狀況,客觀反映行業現實。以“能源中國行——西南水電行”為例,我們曾組織10多家媒體一起走進四川和云南,在大渡河、金沙江、雅礱江等地前后10多天進行實地采訪考察,最終形成了一批客觀和非常有影響力的稿件,扭轉了水電企業當時面臨的壓力。
隨著活動的推行,目前參與者逐漸增加,除了媒體之外,包括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代表也參與了進來,這樣整個活動內容就更加豐富,除了媒體報道之外,還能夠促成企業之間一些項目的合作。
研究報告?!赌茉础冯s志還為客戶和讀者提供研究報告的服務。由于在行業內有著較多的專家資源,很多資深的記者和編輯本身也對行業較為熟悉,目前能源雜志社為很多客戶提供了較為個性化的研究報告項目。很多客戶為了解一個行業或細分的領域,需要研究報告支持,我們會集中優勢資源,組成一個項目團隊,在較短的時間內為其提供詳實的研究報告。
以上幾個活動,正在成為雜志廣告之外的主要創收來源,而且所占比例越來越大。事實上,由于長期在能源領域進行報道和“耕耘”,使得為客戶和讀者提供精準和有價值的服務成為可能,這也是細分領域媒體的最大優勢。由于細分領域讀者和客戶為特定人群,雖然是小眾,但他們有剛需,因此只要堅持將內容和活動做深做實,提供個性化服務,就比較容易打開市場。
擴大服務外延
盡管紙媒整體生態對《能源》雜志當前的影響不大,但作為引領趨勢的行業媒體,不能滿足于當前。在保證報道質量、“內容為王”的編輯原則下,如何擴大市場,開發更有價值的項目,為讀者提供更加多角度的服務,是目前《能源》雜志團隊正在思考的話題。
能源商學院是目前正在籌劃中的項目之一。作為一個整體概念,能源商學院將成為集培訓、會議活動、咨詢服務等為一體的項目。在商學院旗下,將劃分為油氣專業委員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光伏專業委員會、煤化工專業委員會等數個不同的專委會,并聘行業內知名的企業代表為負責人(或召集人),定期舉辦活動(包括研討會、專題講座、媒體培訓等),這樣一來,每個領域就會進一步細化,按照原有的經營思路,細化領域的增加,將能夠為更多的上下游企業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由此帶來的社會效益也會相當客觀。
另外,作為行業的引領者,《能源》雜志在新媒體和自媒體方面也正在發力。目前《能源》雜志的官方微信已經吸引了數萬人關注,由于在新媒體領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關注的人數每日以數百人的數量增長,我們希望未來微信影響力也可以轉化成實際效益。
當前,利用微信推廣的項目正在引起越來越多讀者的關注。不久前利用微信推出的短期培訓項目,已經吸引了很多人報名參與。我們將結合行業熱點,邀請業內專家和政策制定者,為讀者提供及時、有行業指導性的培訓,如“混合所有制”“互聯網能源”等話題,都將成為近期短期培訓的內容。
紙媒的寒冬,主要是針對受互聯網行業沖擊較大的新聞類和泛財經類媒體,對行業細分的媒體而言,并不盡然。由于能夠提供多層次和較為精準的服務,行業媒體依然有其存在的價值。事實上,即便在最傳統的行業,只要能夠做到行業頂端,就絕對會有生存的機會。
當然,細分領域也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比如這些媒體的市場容量相對有限,它們多受制于所報道的行業的市場情況等等。但只要及時調整思路,順應大勢,做到行業內最佳,那么它就會具有較強的生命力。隨著媒體未來傳播形式的繼續變革,行業細分媒體可能會變成一種小眾和奢侈的讀本,變成一種為特定人群服務的載體,屆時,它也可能會因此失去其傳統意義上的媒介功能。(作者是《能源》雜志副總編輯)
《能源》雜志簡介
《能源》創刊于2008年,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管。刊物旨在報道和探討我國能源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探求我國能源領域的政策取向和發展戰略,促進能源政策制定者和企業之間的廣泛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