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湖垃圾填埋場不遠處便是居民區
小孩無故“流鼻血”、上百學生轉學、居民半夜被臭醒……在深圳、惠州交界處,數萬居民遭受臭氣圍困。此處的深圳邊界坐落著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的環保工程。然而,這一環保工程正日益成為擾民、害民的工程。
垃圾填埋場惡臭“熏瘋”數萬居民
在深惠交界處的深圳坪山環境園內,垃圾填埋場、污泥脫水廠已持續數月排放臭氣。設計容納十萬人居住的惠州龍光城社區距離污染源只有一河之隔,距離在500米左右。已入住的業主們反映,2013年底開始聞到一些臭味,后來臭味加重并伴有化學氣味,晚上尤其濃烈,“半夜都能把人臭醒”。
毗鄰龍光城的惠州大亞灣第三中學2010年投入使用,共有1500多名學生。一位學校相關負責人透露,由于惡臭污染,已經有上百名學生開始轉學。
深圳坪山新區城管局副局長馮志云坦承,由于資金不足,垃圾填埋前期主要靠覆土,難以掩蓋臭味,現在已經改為覆蓋薄膜?!坝捎诔鞘形勰嗵幚碓O施嚴重不足,污泥脫水廠會出現超時、超排的情況,最多時每天超排200噸?!鄙钲谒畡站指本珠L鐘偉民說。
建填埋場為何又建學校
深圳坪山環境園內共有鴨湖垃圾填埋場、上洋污水處理廠、上洋污泥深度脫水處理廠三大環境設施,整個環境園三面環山,敞口面向龍光城、大亞灣三中及部分社區。根據坪山區城管局說法,距離這么近已在禁建范圍內。
惠州大亞灣環保局副局長劉沛然說,“無論是環境園,還是填埋場,我們都沒有收到任何審批文件?!倍邶埞獬琼椖繉徟?,惠州大亞灣環保局卻是“將錯就錯”。鴨湖填埋場于2009年建成使用,而龍光城的環評,除一期工程是在2007年外,二期、三期、四期項目和小學、幼兒園配套項目則集中在2012年和2013年。
無視民意信息不透明
“大亞灣的居民被臭氣困擾,暴露出深惠兩地溝通機制比較薄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說。
正是兩地政府部門在項目上馬時互不通氣、規劃各自為政,又無視民意和群眾利益,最終導致“環保工程”成“害民工程”。郭萬達建議,兩地政府部門應打破地域分割,讓利益攸關方充分參與到政府決策中來,才能防止項目遭遇民意反對,保障各方利益。
文/新華社記者周強彭勇毛思倩
攝影/新華社記者毛思倩
?。ㄔ瓨祟}:深惠交界處“環保工程”成“害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