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菊蘭介紹《盼》這幅作品
分享是種快樂,戴菊蘭送給朋友孫子的小馬枕套。
通過戴菊蘭的巧手,變廢為寶的娃娃和枕套繡圖案
紅網岳塘區站7月26日訊(分站記者 何蔚 通訊員 潘婷)鐵門上的布藝門簾、墻上的布藝壁畫、臥房里的創意枕套、掛鉤上的新潮娃娃……這些浪漫又充滿童趣的元素將湘潭市岳塘區五里堆街道板塘社區里這套面積不大的老宿舍房裝點得格外溫馨。
但出乎意料的是,這些浪漫元素都出自于七旬奶奶戴菊蘭之手,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些精致的裝飾品的前身是一堆廢布。7月25日,記者采訪了這位又環保又浪漫的七旬奶奶。
勤儉節約是優良的傳統美德
出生在解放前的戴菊蘭過過苦日子。“我那時候沒你們幸運,我們吃過不少苦,買東西不是有錢就行,都是有計劃的?!贝骶仗m說,緊缺過所以對擁有的就格外珍惜,他們看不得浪費,總喜歡廢物利用。在戴菊蘭眼中,變廢為寶就等同于勤儉節約。
戴菊蘭有著與同齡人相比突出的藝術天賦,唱歌、跳舞、畫畫樣樣能來,受做裁縫的外公的影響,戴菊蘭從小就對手工勞動、縫紉也特別熱愛,“我十三歲就可以給自己做布鞋了!”
將碎布、廢布變成裝飾品,還是在戴菊蘭退休之后。“我1995年從板塘副食品商店退休,閑來無事的時候就喜歡看看關于手工制作的書和電視節目,看著看著就有了動手的沖動?!贝骶仗m說,別人不要的廢布、自己做衣服剩下的邊角布都是作品的原材料。
掛在戴菊蘭家墻壁上的《盼》就是她早年間的作品。一個長發披肩的窈窕淑女站在海邊,在明月之下眺望著遠方……無論是配色還是窈窕淑女的形象刻畫都很表現得很到位。戴菊蘭介紹,創作的靈感來自于孫女未繡完就丟棄的十字繡,那些凌亂的淡藍色線頭在她的眼里成了一望無垠的海面,畫中主人公原型則是孫女,她借此希望孫女有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除此之外,“村莊、樹木、稻穗、月亮、?!?、“三個小朋友在放風箏,一個風箏飛得很高,一個風箏眼看快掉下來,另一個小孩伸著手去接”,這兩幅畫的主題分別是《故鄉》和《童趣》,也是戴菊蘭的得意之作。
喜歡在家縫縫補補,看著這些廢布都變成作品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成就感,同時戴菊蘭的這種行為感染了孫女王文鑫,“外婆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而且以這種形象的方式教育我們,讓我們很受啟發,也很贊同這種傳統美德?!?/p>
給予分享能獲得最大的快樂
如果說變廢為寶是戴菊蘭頗感成就的事情,那么將自己制作的作品與人分享則是更快樂的事情。
在“變廢為寶”的路上尋找到快樂的戴菊蘭不僅僅是制作窗簾、布畫,他還將這門手藝延伸到了做環保袋、做枕套……“我反正做了這么多自己也用不完,擺不完,一個人偷著樂還不如把快樂分享給大家?!贝骶仗m說。
接著,戴菊蘭邊說邊拿出了一個小馬枕套?!敖衲晔邱R年,我朋友一個孫子就屬馬,我就用布做了個小馬的枕套送給他?!贝骶仗m說,她還做了好多環保袋,經常送給隔壁鄰居,方便大家買菜,而且又環保。
戴菊蘭的老伴、孩子都很支持她的分享精神。“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好的東西,是種幸福,鄰里、親戚之間其樂融融多好啊?!贝骶仗m的老伴說。
?。ㄔ瓨祟}:變廢為寶湘潭一七旬奶奶環保又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