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31日電 美國新一輪制裁的矛頭直指俄羅斯能源產業,香港《文匯報》31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美國此舉旨在重創俄羅斯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來迫使其在烏克蘭等問題上屈服。
文章指出,美國總統奧巴馬沒有明言的是,這手段不只是“懲罰”俄羅斯,而是有打壓其石油業、提升自身石油出口地位的盤算。
文章分析,美國受惠于頁巖開采革命,帶動產油量增加,近期逐漸放寬40多年來的石油禁運,允許部分油企出口超輕質原油,其中一個重要市場就是能源需求不斷上升的亞洲。俄羅斯也有同樣目標,2014年初的能源策略草案顯示,俄羅斯計劃在20年內將出口亞洲的油氣量倍增。俄羅斯希望將能源出口目標多元化,避免過度依賴歐洲市場。
顯然,俄美在亞洲石油市場上發生了直接競爭。歐美本次制裁限制俄羅斯獲得先進的西方開采技術,妨礙其開采豐厚的頁巖油氣,這與美國推動石油出口的大計是不謀而合的。不過,西方在自身獲得實質利益之前,自家企業先受制裁牽連。英國石油公司(BP)也持有約20%俄羅斯石油公司股份。制裁消息公布后,BP前日股價應聲跌3%。
布魯金斯研究所分析師加迪和伊克斯認為,俄國有足夠能力承受制裁,經濟不會惡化至20世紀90年代,因此不足以改變普京抗衡西方的基本戰略。且西方不敢拿全球經濟作賭注,制裁始終留有一手,避免過火。
文章還指出,相比大企業,制裁對普羅大眾的打擊更沉重。俄羅斯已受經濟疲弱、資金外流、盧布貶值等困擾,新制裁包括削減俄銀行借貸能力,直接打擊中小企發展;在更廣泛層面上,制裁將加劇俄羅斯通脹,政府也將被迫緊縮開支,削減社會福利。
文章總結,這亦反映美國的雙重標準︰一方面批評烏克蘭親俄武裝分子的叛亂導致平民受苦,但又對以巴沖突中大批巴人死亡噤聲。如今加強制俄羅斯,再顯示美國為了自身利益,不顧俄羅斯百姓所承受的經濟打擊。雖然奧巴馬稱這不是新冷戰,但對俄羅斯人民而言,今年之冬彷佛已提早來臨。
?。ㄔ瓨祟}:美對俄制裁意在打擊其能源產業 存在雙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