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8月13日電 (記者 黃少華 林永傳)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13日在臺北表示,舉凡燃煤、石油、天然氣、核能、水力、風力及太陽能等能源,各有其優缺點,而考慮臺灣現況,當局將不會輕言放棄任一選項,并會盡力做好適當組合。
由臺灣《經濟日報》舉辦的“2014能源愿景高峰論壇”,13日在臺北舉行。
馬英九在該論壇上致辭時說,臺灣受限于島嶼型態,使用無法進口電力的獨立電網,而98%的能源又依賴進口,極易受國際能源市場變化影響。目前臺灣電力系統的發電配比,其中燃煤發電占38.4%,基載電力已明顯不足,而短、中期火力電廠增建困難,加以核電一至三廠將陸續屆齡,若依既定時程除役(退役之意),臺灣整體電力備用容量將大幅下降。如何確保電力供需平衡,是臺灣未來勢將面對的重要挑戰。
他提到,臺灣受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全球氣候變遷等因素影響,未來電力需求仍將持續成長,因此部分人士主張“電力零成長”恐不切實際。此外,目前核能發電占比為18.8%,核能發電平均每度成本是新臺幣0.72元,為各類發電方式中成本最低。
他表示,臺灣核能發電在過去3年間營運安全紀錄在全球始終名列前茅。他也重申當局始終堅守“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的一貫立場。他指出,部分人士擔憂“核四”安全而采取反核行動,導致民間對核能安全有所疑慮,亦造成產業界對臺灣整體投資環境產生疑慮,使當局不得不做出“核四安檢后暫時封存,后續商轉與否交由公投決定”的決策,盼能降低社會爭議,也為下一代保留選擇權。
馬英九透露,行政當局計劃于年底前召開“能源會議”,透過公開透明的程序,進行專業理性討論,并廣泛搜集意見,找出最適當的“能源組合”方案。
臺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卓永財演講表示,產業活動脫離不了電,能源是現代生活的基礎,也與整體競爭力的基礎。他提到,核能安全絕對是首要的事,但舊的電廠一再延期服役,絕不會比重新蓋廠更安全。
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盧超群也表示,臺灣半導體產業需要充足、穩定的電力供應;電力充足,優良產業才能持續發展。
近年來,能源新技術、節能減碳技術推行,及再生能源發展已成為重要課題。該論壇為此邀集臺灣多位業者和學者集思廣益,為臺灣能源經濟把脈。(完)
?。ㄔ瓨祟}:馬英九談臺灣能源:不輕言放棄任何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