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科學發展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白城市不斷加大“四個”力度,逐步走出了一條提升質量與增加效益相統一,發展生產與
保護環境相促進的生態
環保型農業發展道路。
加大綠色農產品開發力度,逐步減少化肥農藥的污染。為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降低農藥化肥污染,全市上下緊緊圍繞發展生態
環保型效益農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環境優勢和特色產業優勢,以大力發展
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為重點,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或生物農藥品種替代低效、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品種,杜絕高毒高殘投入品污染。目前,全市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發展到200多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發展到174個、
綠色食品發展到29個、有機食品發展到70個,共制(修)定農業地方標準72項,
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發展到16家,有機食品生產企業發展到15家。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的快速發展為杜絕化肥農藥等投入品污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加大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力度,改善農業生產環境。保護性耕作技術,是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稈覆蓋地表,減少風蝕、水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項先進農業耕作技術。針對白城農業生態環境脆弱的實際,我市從2005年末開始探索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從2008年開始在全市實施“百萬畝玉米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工程”。2008年,推廣面積達10.6萬畝。實踐證明,發展保護性耕作技術,可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每公頃耕地較常規耕作方式減少1/3的用水量;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每公頃較常規耕作減少用工量50%左右;可有效提高產出水平,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種植玉米3-5年后,每公頃可增產6-10%。2009年全市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面積將達到50萬畝。隨著“百萬畝玉米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工程”的深入實施,必將進一步有效改善我市的農業生產生態環境。
加大清潔能源發展力度,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為大力發展農村清潔能源,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幾年來,全市上下緊緊抓住國家加大對農村清潔能源利用投入的有利機遇,采取爭取國家投一塊、地方政府貼一塊、農民籌一塊的方式籌集資金,加快農村
沼氣池建設步伐。通過“一池三改”建設,將人畜糞便、生活垃圾秸桿等轉化為優質的
沼氣、沼液、沼渣,利用
沼氣取暖、照明、做飯,利用沼液、沼渣作為有機肥料。到2008年末,全市建成農村戶用
沼氣池15000個,年產
沼氣300萬立方米,折合節約標準煤4.5萬噸,產生有機肥料4.2萬立方米。農村
沼氣池建設已經成為發展農村清潔能源,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
加大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推廣力度,降低化肥污染。針對目前化學肥料施用量越來越大,過量施肥污染水土環境越來越嚴重的實際,白城市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通過精量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減少因過量施肥造成的污染。幾年來,全市上下從加強檢驗檢測基礎設施建設入手,不斷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強化檢測人員素質培訓,大力宣傳培育典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扎實開展。全市共建設標準化驗室5個,?2004年以來累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1290萬畝。同時大力推廣生物防治玉米螟技術,采取生物防治的辦法治理病蟲害,減少化學藥物的污染。2004年以來累計推廣生物防治玉米螟技術900萬畝。兩項技術的推廣,大大降低了化肥、農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2009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生物防治玉米螟技術推廣面積將分別達到340萬畝、300萬畝。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信息
上一篇:
周迅親善大使一周年 環保官網即將落戶搜狐
上一篇:
國家環保部核定:新疆首次完成了當年減排任務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