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五大發電集團進行這么大規模的處罰,這在我國環保治理過程中還是第一次,可以說,環保部門對節能減排措施不力的地區和企業是下了重手,這也顯示,目前我國的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很嚴峻。
“十一五”期間的環保目標是到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 ”期末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但截止到2007年底,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1381.8萬噸,比2006年下降3.2%;二氧化硫排放總量2468.1萬噸,比2006年下降4.7%?,F在距離十一五規劃到期的時間還有兩年多時間,這樣的進度顯然不能令人滿意。
記者注意到,為了完成目標,環保部門在今年年初就集中出了三項環境經濟政策,但是效果還不明顯,不少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依然在利用從股市募集來的資金繼續擴大污染,或者在成功融資后不兌現事先的環保承諾。比如新疆 伊力特公司在2006年被查出非法排污后,不但不停產整頓,卻一直開工,持續排污直到2007年下半年。
此外,在2007年上市公司年報中,有一半公司沒有進行環境信息披露,甚至一些受過環境處罰的公司連處罰信息都沒有及時公布。這不僅使上市公司自身存在資本風險,也讓投資者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下半年將針對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冶金等14個行業進行重點監管。并在全國實行環境影響評價“一票否決”,今后,凡是違反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不予審批,凡是不符合環境影響評價要求的建設項目不得實施,確保完成十一五制定的環保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