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對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的研究顯示:在太湖的外部污染總量中,工業污染僅占一小部分,約為10%―16%,農業面源污染所占的比例在持續上升,目前已占到59%。大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及重金屬破壞了太湖的水環境,造成湖水富營養化,藍藻肆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近年來,隨著我國小城鎮建設步伐和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業生產中使用化肥、農藥、農膜及畜禽糞便等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按耕地面積計算,我國化肥使用量達40噸/平方公里,遠遠超過發達國家設置的單位面積施用量安全上限。農藥年施用量達130多萬噸,而利用率僅為30%左右?;?、農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還通過農田徑流造成了對水體的有機污染、富營養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
因此,我國農業專家強調,綜合采取技術、工程措施,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勢在必行。例如,積極推廣緩控釋肥等新型綠色肥料;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積極引導農民科學施肥;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