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消息] “五一”期間,句容市環保局向全市市民發放1萬余份環保調查問卷,調查表明,有95%的市民對全市環保表示滿意。
句容這幾年先后捧回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等金字招牌,然而,句容市的干部講得最多的是,讓群眾評說環保得失、讓百姓享受到環保成果才是最終目的。李偉成大爺目睹了句容河城區兩岸這幾年的變化,也是環保的受益者。他說,前幾年的夏天家里的門窗還不敢開,因為河水有臭味,化工廠冒黑煙往家里躥。兩年來,門前的環境一年變一個樣,政府投入數億元搬走了所有化工企業,對河底徹底疏浚,兩岸護砌綠化,修建一條4公里長的休閑走廊,現在數十年不見的白鷺鳥又飛到了家門口,河里又見游動的魚蝦,住在河邊的鄰居們每天早晚都要去休閑走廊里走兩個來回,“就像逛公園?!?
玉清居民小區幾年前剛建成時僅幾幢小樓房,居民們相互不往來,連對門是誰也叫不出來。經過數年的建設,小區內綠色滿園,鳥兒歡唱,水清魚躍,優美的小區環境,使小區的居民在一起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多,慢慢地從不認識到認識,從不熟悉到成了老朋友。一次,一位居民家中發生糾紛,小區內數十名居民來到他家幫助調解,使反目成仇的夫妻重歸于好。小區里的嚴大爺本來一人住在外面,他見到兒子住的小區環境好,人和諧,便主動提出搬到這里來住,他說,住在這里不僅環境好人更好,多活幾年沒問題。
句容山多水多,許多農民靠青山綠水過上富足的小康生活,天王鎮農民祝行禮是其中的一位。今年51歲的祝行禮,幾年前在風景秀麗的九龍山下承包了100畝山地,建起了50畝棗園,40畝優質板栗園,去年果品收入達12萬元。在他的帶動下,周邊山村已有11戶農民進山創業,有機果品種植面積達700畝,今年收入可達100萬元。天王的戴莊村原是全市有名的貧困村,近年來,農民們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全村有500多戶發展有機水果、水稻和養殖,去年人均收入達到6000元,成為句容農村的示范村。目前,句容像戴莊村這樣靠生態發財的村有50多個,全市通過有機認證的基地12家,有機食品種類12個,基地面積1.8萬畝,句容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白兔的無公害草莓、茅山的葡萄和赤山湖、二圣水庫的水產品都暢銷多個大中城市。
句容的百姓在享受環保成果的同時,也竭力保護環境,回報自然,在九龍山間的一個小山村里,記者見到世世代代靠山吃山的農民如今放棄了開山采石、伐木燒火的傳統,連牛羊也全部圈養。村民們紛紛搞起了農家樂,栽種果樹,美化家園,一年接待數萬名游客,平均每戶收入6000多元。據句容旅游局介紹,僅今年五一黃金周,來句容農家樂的游客就達10萬人,農民收入達數百萬元之多。 本報通訊員 徐波 滕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