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jxvjd"></form>
<sub id="jxvjd"></sub>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listing id="jxvjd"></listing></address></address><noframes id="jxvjd">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menuitem id="jxvjd"></menuitem></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jxvjd">

      <noframes id="jxvjd">
          1. 一起環保,要去環保-環保信息網(17環保網)
          2. 當前位置:環保信息網 > 環保行業資訊 > 行業新聞 > 典型經驗① 以環保優先方針為指導 加強環境保護政策創...

            典型經驗① 以環保優先方針為指導 加強環境保護政策創...

            來源: 中國環境報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09-08-05 訪問:

              江蘇省環境保護

              編者按:2006年,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決定》和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精神,加快推進歷史性轉變,努力以保護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環保工作取得了新進展,一些地方開拓進取,成效尤為突出。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環保廳局長會議上,江蘇、廣東、山西和浙江重點介紹了他們在政策、執法、監管、制度等方面的創新做法。本報從今天開始開設《典型經驗》欄目,陸續摘登這4省的典型發言。

              江蘇省環保工作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創新。正是在政策、制度、機制等方面的不斷創新,才使江蘇省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環保工作也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近年來,江蘇省堅持環保優先,在環保投資、環境價格、產業準入等方面新政迭出,不斷開創新局面,出現了經濟與環境同步發展的“江蘇新現象”。江蘇省的經驗表明,只要我們大膽創新,不斷創造有利條件,環保工作大有作為。江蘇省的經驗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宣傳以后,已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也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各省要認真學習江蘇省的經驗,開拓創新,不斷推進環保工作邁上新臺階。

              在國家環保總局的正確領導下,我省緊緊圍繞貫徹國務院《決定》和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環保優先方針,注重環保政策創新,積極推進“三個轉變”。

              2004年,我省在地方環境立法上率先取得突破,明確了生態環境優先的原則。2005年,省委將環保優先正式列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2006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堅持環保優先促進科學發展的意見》,對環保優先做了10個方面的系統闡述:在制定法律法規時,優先進行環保立法;在編制發展規劃時,優先編制環保規劃;在做出發展決策時,優先考慮環境影響;在調整經濟結構時,優先發展清潔產業;在利用有限資源時,優先節約環境資源;在新上投資項目時,優先進行環境評估;在增加公共財政支出時,優先增加環保開支;在建設公共設施時,優先安排環保設施;在進行技術改造時,優先采用環保型技術;在考核發展政績時,優先考核環保指標。

              “十一五”期間,省委已明確提出,要堅持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一起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一起發展,將生態環境作為“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江蘇”四大類指標體系之一,實行“一票否決”,努力實現經濟持續發展、污染持續下降、環境持續改善。

              在環保優先方針的指導下,我們完善了5方面環保政策措施。

              一、完善多元化的投資政策,強化政府環保職能。

              一是增加財政資金的引導性投入。省財政每年安排的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由原來的3000萬元增加到3億元,全部用于環境應急、監測科研以及重點環保項目;省財政每年安排的獎勵經費不少于500萬元。目前,13個省轄市落實的環境保護專項資金超過3億元,獎勵資金達到1000多萬元。此外,省財政每年還安排500萬元的省級環保能力建設經費和5000萬元的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安排1.35億元對淮河流域污水管網建設實行“以獎代補”。二是全面開放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鼓勵、支持擁有專業資質的環保企業或實體作為第三方來承擔環保設施的建設與運營。出臺了財政補貼、污水垃圾處理收費許可質押貸款、減半征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優先保障用地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省擁有環保設施運營資質的單位已達80多家,400多家排污單位實現了治理設施的市場化運營,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們的建設難、運營難、管理難等問題。三是推廣無錫五里湖、南京秦淮河開展環境資本運作及籌集環境整治資金的經驗。鼓勵各地通過做美做優環境帶動土地增值,盤活環境資產存量,再用經營城市的收益反哺環境整治,形成城市建設與環境建設的良性循環。

              二、完善環境價格政策,實現環境資源的優化配置。

              積極運用經濟手段,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逐步建立由排污權初始價格、排污付費價格、治污收費價格和環保服務價格組成的環境價格體系。一是實行排污權有償取得。會同物價部門開展了近3年的前期研究和論證,今年將在電力行業、太湖流域分別開展so2、cod排污指標初始分配有償取得試點。二是提高排污收費。今年將開展提高cod和so2排污費征收標準試點工作,逐步使排污費征收水平超過治理污染的成本。三是按照“排污者付費,治理者賺錢”的原則,合理調整污水處理價格。通過提高水資源費征收標準,籌集南水北調工程治污基金25億元,專項用于南水北調沿線治污工程建設。四是培育排污權交易市場。先后完成了蘇州太倉港環保發電公司與南京下關電廠的異地排污權交易,以及南通醋酸纖維、南通華能和王子紙業之間的本地交易。五是著手制訂環境服務價格。出臺了《環境監測專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按照“合理收費、略有盈余”的原則,調整和規范收費標準,培育和激活環境服務市場。

              三、完善產業準入政策,有效解決結構污染矛盾。

              我省把環境保護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手段,提出了“一關四提高”的具體措施?!耙魂P”就是按照《江蘇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關閉淘汰污染嚴重的企業和項目?!八奶岣摺币皇翘岣呓ㄔO項目環保準入門檻。二是提高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編制了江蘇省地方環境標準規劃,出臺了嚴于國家標準的紡織印染、化學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三是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大力推廣氮肥生產工藝廢水、廢紙造紙廢水零排放等清潔生產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四是提高基層執法效能。爭取省人大的支持,停止執行有關法規中限制基層環保部門處罰權限的規定,使縣級環保部門可直接對環境違法行為處以法定最高限額的罰款,并賦予環保部門封堵排污口以及封存或者責令拆除產生環境污染設施的現場處置手段。

              四、完善行政管理體制,提高環保監管能力。

              一是加強環保機構和隊伍建設。目前,監察、監測、信息和宣教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已經全部結束,現代化建設試點工作開始起步。去年,編制為25人的省環境應急和事故調查中心已批準成立。二是推進環保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鎮江、徐州和南通的市區、開發區垂直管理試點工作已經結束,今年將全面推廣。在鄉鎮配備環保員的基礎上,總結推廣江陰、東海等地經驗,推廣鄉鎮環保員集中分片管理的做法。今年,我省將分別建立蘇南、蘇中、蘇北3個環保督查中心,加強區域流域環境監管。三是加快建設全省環境自動監控和預警應急系統。

              五、完善生態良好創建機制,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合力。

              目前,我省建成的國家生態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全國生態示范區分別達到4個、21個和57個。太湖流域和沿江8個省轄市建成了環保模范城市群、生態示范區群和較密集的循環經濟產業鏈。蘇中、蘇北地區也基本建成生態示范區群。今年力爭使全省所有的縣(市)都獲得全國生態示范區稱號,蘇州市建成地級生態市,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高新區建成國家生態工業園區。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信息
            分享到:

            上一篇:重慶完善黨政一把手環??己?設置一把手必須完...
            上一篇:哈市啟用環保電子警察重點監測45家污染企業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