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森
歐盟委員會在歐盟境內實施的“環保出行”計劃,目前進展順利。此舉旨在順應環保潮流,減緩“汽車災難”,同時也是減少對石油依賴的重要手段。
2006年3月15日通過的“2006-2009年布魯塞爾工作人員出行計劃”是一項指導性文件,各成員國家將以此為依據,制定具體政策。早在1996年,歐委會就將“從自身抓環保”的理念納入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戰略之中,并為此確立了基本目標。
1997年,歐委會曾與比利時“歐洲公共交通系統”簽約,確保歐委會員工往返于布魯塞爾的歐盟各機構之間及往返于歐委會機構和布魯塞爾機場間可免費乘坐相應公交車和地鐵。同時,在歐委會停車場中專門辟出自行車停車區,由政府添購公用自行車供員工因公外出使用。此外,鼓勵員工使用節能車或電動車等環保型轎車。
實踐證實,“出行政策”效果顯著。從1998年到2005年歐委會員工的所有出行中,私家車使用比例已從50%降至42.5%,公交車使用率從32%升至39.5%,步行和自行車使用率保持在17.5%以上。
此次通過的“環保出行”計劃,首先在比利時實施,屆時布魯塞爾的2.2萬名員工可以選擇環保出行”出行方式,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騎自行車及步行上下班或往返各歐盟辦公機構之間,將對執行者給予財政補貼。
根據通過的出行計劃,從2007年起為堅持乘坐公交車上下班或因公出行的員工報銷50%的非免費線路乘車費用,繼續鼓勵使用自行車出行。
“汽車災難”危害人體健康
歐洲是世界上私人轎車普及率最高的地區,但與此同時帶來的后果也極其嚴重。
歐盟發現,近地臭氧水平過高是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歐盟環保署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歐盟每年有3000多人因地表空氣中臭氧濃度過高致死。專家指出,盡管高層大氣中的臭氧對屏蔽和過濾于人體有害的紫外輻射起關鍵作用,但在地表空氣中所含的臭氧卻對健康不利,能引發呼吸不暢、呼吸道灼痛等問題,這種污染物質是因陽光照射引起一些空氣污染物,尤其是汽車尾氣排放物,產生光學反應而生成的。2006年夏季持續的高溫和無風天氣則加快了這種光化學反應,增大了有害氣體的濃度,致使呼吸道疾病人數明顯增多。
按照歐盟的有關規定,當近地臭氧水平達到240毫克/立方米時,即使短時間暴露于這種環境,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2004年8月5日,西班牙塔拉戈納省的近地臭氧水平達到創紀錄的288毫克/立方米,是上一年同期的4倍。法國自1991年開始收集低層空氣中臭氧含量的數據以來,2004年是測到臭氧含量達到最高水平的一年。在這一年8月最熱的幾天,法國許多都市和鄉村地區近地臭氧含量都超過了歐盟制訂的標準。
采取措施限用汽車
為了保護環境,近年來許多歐洲國家紛紛采取措施,尤其在限制使用汽車上相當嚴格。
英國倫敦市政府已發出交通白皮書,公告市民,為了限制轎車數量,減少堵車和空氣污染,將提高停車費用,城區原有的各大公司、公共場所的免費停車場一律改為收費車場。從2004年起,對進入市區的汽車收取進城費,最初的收費標準是5英鎊,去年7月漲至8英鎊。收費區域范圍包括倫敦市中心13.6平方英里的地區。倫敦市政府在進入該區域的路口安裝了攝像裝置,拍攝進市區的汽車牌照,查看汽車是否已經登記,在進入該區域之前是否已經繳費。如若不繳進城費“沖關”,將被課以50英鎊的罰款。
法國從2002年起,實行歐洲三號汽車排放標準,盡管提高了標準,但轎車的數量增加得更快,城市污染還是加重了,于是每逢無風日,市政府用單雙號車牌來限制轎車進市。法國里昂市市長雷蒙·巴爾在1995年就提出了一個新的城市交通計劃。他建議市民騎自行車、坐公共汽車、多步行,放棄家用汽車。根據他提出的計劃,到2005年,里昂市的汽車數量要比現在減少14.5%,自行車要比現在增加3%。他還提出增加公共交通工具,并在市內建兩條有軌電車線路。
希臘限制使用汽車的措施是:1、調整上班和下班時間,使街道車流更均勻。2、提高空氣凈化標準,更新設備,減少行駛車輛。3、采取應急辦法,在發現空氣污染達到危險極限時,全市所有汽車一律停駛半天。
德國對廢氣排放量低的汽車實行減稅,環保效益明顯。按規定,達到“德國三級”排放標準的汽車,車主可免交汽車稅250歐元,柴油車可免交500歐元,這一減稅措施,使消費者 高速公路。
最近,德國還生產了梅賽德斯-奔馳牌高級爬山自行車,采用氣減震、變速、前后輪盤式剎車、還可折疊。一家以生產高檔豪華汽車聞名于世的汽車公司如此重視自行車,可見自行車交通在德國的重要地位。
廣泛開展環境教育,也是歐洲控制個人轎車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學校課堂上講解開汽車耗油多、污染大,讓學生開車時控制車速,開車等候交通燈時應熄火減少污染。高校還組織大學生成立自行車修理小組,他們在學生中大力宣傳騎自行車的好處,自己也受到教育。
自行車出行需求的增長,使歐洲人逐漸希望在城市內部建設完整的自行車路網。在歐洲的許多城市,均建設了層次清楚的三級別道路:城市道路、地區道路、鄰里之間的道路。其效果是雙重的:近期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了自行車的使用率和騎車人的安全系數;遠期自行車使用的增長,避免了小汽車交通的單一發展,有利于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