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清
本報訊山東省棗莊市把控制新污染源產生作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堅決實行環保第一審批,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嚴重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大中型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執行率達到100%,先后否決重污染項目23個,處罰違法企業31個,停建未執行“三同時”項目9個,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產生。
2003年,棗莊市、區兩級政府分別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75家企業下達了限期治理或實施再提高工程的決定。在做好“點”(企業)治理的同時,積極抓好“面”(河流)的治理工作。按照“治、用、保”并舉的思路,在嶧城沙河、薛城沙河、新薛河等河流建設了節制閘和橡膠壩等工程,通過層層建壩、攔蓄,改善河流水質。
為解決二氧化硫污染問題,棗莊市政府分兩批對滕州新源熱電廠等21家電力企業的48臺燃煤鍋爐實施限期治理。為幫助企業篩選治理方案,市環保局組織有關企業外出學習先進的治理技術,同時,幫助企業申請環保治理專項資金,目前已有4個電廠的脫硫項目獲得省財政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