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jxvjd"></form>
<sub id="jxvjd"></sub>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listing id="jxvjd"></listing></address></address><noframes id="jxvjd">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menuitem id="jxvjd"></menuitem></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jxvjd">

      <noframes id="jxvjd">
          1. 一起環保,要去環保-環保信息網(17環保網)
          2. 當前位置:環保信息網 > 環保行業資訊 > 行業新聞 > 究竟是誰造成中國環保尷尬?(2)

            究竟是誰造成中國環保尷尬?(2)

            來源: 國際在線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09-08-05 訪問:

              伴之痛苦的實踐結果,我們對于環保的認識也由起初的混沌漸漸走向清晰:

              這個軌跡可以從歷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中得到驗證:

              建國24年后,也就是在1973年,我們才召開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環保才被正式納入國家的議事日程;第二次會議是在10年后的1983年,把保護環境確定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第三次是在1989年,提出了“向環境污染宣戰”;第四次是在1996年,將環保上升到了保護生產力的高度;第五次是在2002年,要求把環境保護工作擺到同發展生產力同樣重要的位置;第六次是在去年4月,由溫家寶總理親自提出“三個轉變”。要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切實改變先污染后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溫總理提出嚴厲警告:靠過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維持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不加快調整產業結構,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環境污染的問題就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次對環保的認識最為深刻,被稱為環保史上的里程碑。

              認識伴著實踐逐步加深,等幡然醒悟,我們已經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不可挽回的代價。

              也許在上個世紀,我們中國人太貧窮了,太需要財富了,以致一碰上改革開放這樣的歷史機遇,便都拼命追求起來??勺分分?,人與自身創造的財富之間關系便出現了異化,以致人們的智慧在自己的創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我們一些政府官員為追求經濟高速增長而忘記了社會和諧、均衡發展,眾多的企業家們為追求財富而忘記了自身應有的社會責任。

              我們在得到許多個人的、利益集團的、局部地區的財富的同時,失去和破壞了難以估量的公共社會財富!

              這時才認識到,我們采用的原來是一種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大量開采資源——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這種模式是建立在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基礎之上的,是不可循環的因而也不可持續的。

              這時才認識到,綠色中國對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是多么地彌足可貴。什么是綠色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民主的、公平的、和諧的社會主義中國,才是綠色中國。為什么要建設綠色中國?因為綠色代表生命,代表可持續,凡不可持續的即是非綠色的。我們現在的中國還沒做到“可持續”三個字。

              認識的演變進程雖有點漫長,可畢竟不算太晚。被邊緣化的環保,終于從遙遠的視線外向我們走來。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信息
            分享到:

            上一篇:究竟是誰造成中國環保尷尬?(4)
            上一篇:究竟是誰造成中國環保尷尬?(3)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