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jxvjd"></form>
<sub id="jxvjd"></sub>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listing id="jxvjd"></listing></address></address><noframes id="jxvjd">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menuitem id="jxvjd"></menuitem></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jxvjd">

      <noframes id="jxvjd">
          1. 一起環保,要去環保-環保信息網(17環保網)
          2. 當前位置:環保信息網 > 環保行業資訊 > 行業新聞 > 省環保部門表示:地方保護主義是造成環境污染的因素之...

            省環保部門表示:地方保護主義是造成環境污染的因素之...

            來源: 大河網-大河報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09-08-05 訪問:

              

            省環保部門表示:地方保護主義是造成環境污染的因素之...
            □記者鄭松波實習生李艷艷文首席記者閆化莊圖

              2006年,我省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但顯現一個突出問題,即各市政府在招商引資中,屢屢發生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未經“環評”就擅自建設可能對環境造成惡劣影響的建設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采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那么為何會出現這種政府主導下企業違法建設的現象呢?

              【現狀】“未批先建”環境違法案屢查不止

              今年1~3月,省環保局連續查處了數起未經“環評”就擅自開工建設的環境違法案件。

              1月19日,省環保局工作人員發現開封市豐源淀粉加工有限公司沒有經過環境評價審批,擅自開工建設,在沒有任何污水處理設施的情況下違法投入生產,工業廢水直接外排,嚴重影響了附近惠濟河的水質。

              2月20日,省環保局監察大隊的執法人員在登封市現場查處了鄭州復興紙業公司未經環保審批擅自擴建等環境違法案件。

              3月9日,汝陽縣6家沒有經過批準的鉛冶煉廠擅自建設生產,在省環保局監察大隊執法人員的監督下才徹底拆除。這些項目都建在風景區周邊地區,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危害。

              據統計,去年,我省共清理上報各類工業園區(集聚區)75個,工業園區(集聚區)內共有工業企業939家,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有325家。另外,去年我省還檢查了2419個建設項目,有506個項目存在環境違法問題,其中未批先建項目146個,將近占違法企業總數的三成。

              【說法】盲目追求政績導致忽視“環評”

              3月19日,省環保局召開2007年全省重點流域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會議,公布了9部門聯合制訂的《2007年河南省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省環保局局長王國平在會上表示:我省結構性污染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而且新建項目多數仍是以消耗資源能源為主的項目,節能降耗、污染物減排任務艱巨。

              王國平說,一些地區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對超標排污、污染嚴重的企業視而不見,對違法新建項目不管不問,導致個別區域的大氣環境和個別河段的水質污染嚴重,這是造成目前我省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的因素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環保部門審批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那么為何如此多的未批先建項目能夠順利建設?

              省環保局開發監督處處長易旭升認為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政府主導下的盲目投資。由于政府盲目追求政績、財政收入和gdp,忽視了“未批先建”企業可能會帶來的不良影響,放松了對企業投產必須經過“環評”的重要環節,默認甚至支持一些高污染企業未批先建;二是部分企業對環保問題存在著一種“投機”心理,想方設法逃避社會責任。

              【后果】“未批先建”帶來三重損失

              2006年7月,汝州市政府引進了投資6億元的氧化鋁項目,經查該項目屬于未批先建,被國家環保總局和省環保局叫停,損失至今無法處理。同年11月,未批先建的開封中原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被拆除,損失2000多萬。同年底,平頂山聚鑫源鉛冶煉廠也因未批先建而被拆除,直接損失1000余萬……

              這些企業一旦被查處,或者停止生產,或被依法取締,必然會造成投資資金的巨大浪費。這些企業在投入生產后所造成的污染,會對周邊環境造成破壞。投資商的巨大損失,也給政府的信譽帶來惡劣影響。

              【尷尬】處罰措施不力難治“未批先建”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對未批先建企業,環保部門應責令停止建設,限期補辦手續;逾期不補辦手續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于動輒投資上千萬元的企業來說,這點罰款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時,如果允許其補辦手續,就是變相承認其合法性。所以環保部門在處罰未批先建企業時很尷尬。”省環保局政策法規處處長李強說,因為處罰手段的無力,建議出臺更有力的強制處罰措施,凡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的都應強制拆除,讓企業樹立環保意識和法律神圣不可逾越的理念。

              污染企業受到“保護”,給環保工作帶來了大麻煩。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信息
            分享到:

            上一篇:項目選址不合理堅決不予環保審批
            上一篇:華東環保督查中心運行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