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北京工作3年的女青年,收入不很多,卻很舍得買鞋子,特別是當名牌皮鞋打折銷售時,她總是抵擋不住誘惑。
同在北京的另一個年輕人則是追求節儉的楷模。他雖掙錢不少,但常去農貿市場或超市買便宜的鞋子,“即使只穿兩個月就壞了,也不可惜,還能常常穿新鞋、試新款?!彼J為,自己能給許多小企業和小攤販提供工作機會。
有趣的是,兩個年輕人的消費行為不僅在觀念上難分優劣,在能源損耗上也另有說法。
姜克雋分析說,“追求名牌并不一定不好?!彼忉屨f,生產每雙鞋所占用的能源大體是一樣的。低質量鞋的制造企業,其生產技術更差,設備更老舊,能耗和污染也更大,同時,由于這種鞋的使用壽命短,消費者要頻繁購買,因此低質廉價鞋所占用的資源和能源反而會更多。此外,工人在生產這些低質量鞋的過程中,健康可能受到損害,也是很大的問題。
姜克雋認為,時尚能夠引導潮流,青年人永遠是時尚的追逐主體。關鍵是,哪些是時尚。在一些國家,環保已經成為新的時尚,不僅風靡高收入群體,也流行于社會各個階層,特別是青年當中。
在德國,開清潔能源、小排量轎車的,大多是年輕人,在歐洲很多國家,騎自行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多,有些過去只有機動車道的城市,在單向雙車道的馬路上,讓出一條道給自行車走。有些城市在高峰時段甚至像辟出公交專用道一樣,設自行車、公共交通和其他機動車專用道,寧可讓汽車慢下來,也鼓勵自行車上路。
有人這樣說:當大多數人看到一輛大排量的汽車,首先想到的是它所導致的空氣污染,而不是它象征的社會地位時,環境道德就隨之而來;當大多數人看到過度包裝、一次性產品或雨后春筍般的新購物中心,認為這些可能對子孫構成威脅而質疑時,過度消費主義就處于衰退之中了。
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正在快速提升,沒有人愿意回到貧窮之中,“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并非降低生活水平,因為這里不僅包含著很多節能高效的新技術,而且還有很多新觀念和新知識可以幫助我們選擇更舒適、更和諧的生活方式”。
姜克雋肯定地說,我們的能源效率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如果能耗大戶都積極參與到節能降耗中來,就可以明顯減少我國的能源需求。如果公車出行和公費旅游能適當減少,超市鼓勵更多本地產品出售,而減少遠程運輸,新建住房強令使用節能材料……那么,我們不僅能有效地減排二氧化碳,還能繼續提升全國人民的生活質量。
如果有那么一天,朋友見面不再問“你買車了嗎”,而是問“你的一年碳排放量是多少”時,“碳排放計算器”就從時尚走向了普及,我們距離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也將不再遙遠。(據《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