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新民周刊》上的一篇文章,文中寫道,在日本出席大型聚會,經常會收到制作精美的名片,但每張名片正下方都印著“再生紙利用”的字樣,原來,此舉是日本人在表明自己名片的紙板使用的是用舊報紙、舊雜志等廢棄物品加工而成的“再生紙”。日本是個島國,能源匱乏使他們有一種能源危機感,并且從小就開始培養節約意識。在日本,許多公園里的花盆、長椅都是由廢紙加工做成的,節能在日本已經深入到工作、生活的每個細節,并形成一種習慣。
再看看我們中國的名片,各式各樣,極盡奢華,紙質的制作材料中,有特種紙、燙金紙、有薄板紙、 香水紙、金邊紙、暗紋紙、樹皮紙等,除了紙質的以外,還有金屬的、黃金的、白銀的、不銹鋼的、塑料的、樹脂的、檀香木的、嵌花的、光纖維的,簡直是蔚為壯觀。然而,在我們盡顯個人魅力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制作精致、質地考究、款式新穎、成本高昂的新潮名片,又要耗去多少原材料呢?在展現個人形象時,又有哪個中國人會想到再生利用呢?據測算,中國每年約有500萬噸左右的廢鋼鐵、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1400萬噸的廢紙及大量的廢塑料、廢玻璃等沒有回收利用。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指出,由于開采和利用方式粗放,中國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每年可以回收利用而卻沒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價值達300-350億元。
一張名片是小,卻折射出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節約意識和品質。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建設節約型國家,倡導節約,可能我們可以從日本人的名片中得到一些啟示,日本人的名片是很精美,但上面寫著“節約”二字,中國的名片很時髦,但上面寫著“浪費”。讓我們通過一張小小的名片,打造真正的“中國名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