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記者 黃玉婷
![]() |
?
在生產衣架的車間,工人正在工作,身邊的這些衣架將要進行電鍍處理。黃玉婷攝
![]() |
?
主要的污水在電鍍車間產生。黃玉婷攝
![]() |
?
電鍍工業集中區污水處理站的一角。黃玉婷攝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些物品,不知道你是否了解,比如衣架的鉤子、夾子、皮帶扣、剃須刀等等的制造,都需要電鍍的。電鍍是制造業中不可缺少的中間環節,電鍍業是一個重要的配套行業。然而,電鍍業又是一個重污染行業。如何讓它在生產制造中發揮作用,又不對環境造成污染呢?3月19日至20日,記者來到廣西桂林市荔浦縣,采訪了這里的電鍍業,該縣的電鍍業所走的是一條經濟與環境雙贏的道路,那么,他們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五個手指握成拳” 污水統一處理降成本
荔浦的電鍍業發展,緣于該縣的竹木產業,這個竹木產業主要生產竹木衣架,需要大量的金屬配件,原來主要從廣東等地購買。該縣一些有商業頭腦的人,從中發現商機,建起了電鍍廠、發展小五金制造業,主要生產衣架金屬掛鉤。該縣萬隆公司的董事長李敏遒、諾爾特公司的廠長莫英俊、裕祥公司的廠長莫新林等,是該縣最早的一批電鍍廠的業主,他們都是荔浦縣本地人,他們經商前都是吃“皇糧”的人,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在上世紀90年代,他們“下?!绷耍銎鹆穗婂儤I,這個行業污染重,他們也有所了解,因此當時建廠的時候,將廠子建在了偏遠的地方,對排出的污水,采用的是簡單的處理。李敏遒告訴記者,當時他的廠子所用的是硫酸亞鐵來處理污水,盡量使排出的污水達標。
當時,電鍍廠的企業主最怕的是被環保部門查,如果排污不達標,就不給生產,而每個電鍍廠各自為戰,處理污水也是各做各的,成本高不算,還做不好,建一個污水處理廠,對某一個廠來說,成本太高了。在桂林市環保局的倡導和荔浦縣政府的協調下,各個企業主達成了“集中處理、統一管理”的環保模式。
該縣的副縣長羅毅告訴記者,縣政府引導所有合法的電鍍廠進駐電鍍工業集中區,并規定:凡是進入集中區的企業必須接受“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處理、統一排污”四個統一的管理模式,不能進入或者不愿進入的電鍍廠,由環保部門依法取締。
在電鍍工業集中區里,由企業自己投資建起了污水處理站,處理費用按照各企業的進水表計量,不允許有自備水源,生產和生活用水分離,這樣杜絕了偷排的理由和可能。該縣以此為契機將電鍍企業導入了良性發展軌道。污水處理站是六家民營企業共同投資建設,一期工程的電鍍廢水處理設施由原來日處理能力800噸,經過改、擴建,2006年5月達到了2000噸的日處理能力。李敏遒說:“解決了這個排污的問題后,我們都很高興,就可以放開手腳干了!”
下一頁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