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jxvjd"></form>
<sub id="jxvjd"></sub>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listing id="jxvjd"></listing></address></address><noframes id="jxvjd">
<address id="jxvjd"><address id="jxvjd"><menuitem id="jxvjd"></menuitem></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jxvjd">

      <noframes id="jxvjd">
          1. 一起環保,要去環保-環保信息網(17環保網)
          2. 當前位置:環保信息網 > 環保行業資訊 > 行業新聞 > 區域經濟觀察:珠江跨省污染逼出區域環保合作

            區域經濟觀察:珠江跨省污染逼出區域環保合作

            來源: 不詳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09-08-05 訪問:
            目前發展經濟與保護水源已成了許多江河上下游共同面臨的矛盾。對此,有人提出實行生態補償,但由誰補償、如何補償?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可行的保護措施?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踏訪了珠江部分河段,了解各地為保護這條跨省河流所付出的努力和面臨的難題。

             ?、侔l展與環保難以平衡,上游一些地區有心無力

              西江是珠江最大的干流,發源于云南曲靖馬雄山麓。據曲靖環保部門介紹,目前珠江源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但從源頭流出的凈水經過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水的污染,在曲靖境內就已大變質。當地對9個主要河流斷面進行監測,檢出了鎘、總磷等多種污染物,其中44%的水質竟為劣質的v類水!

              “面對污染,百姓意見很大。發展與環保實在很難平衡,而我們的財政只夠吃飯。治污需要大筆投入,我們無能為力。”據曲靖環保局副局長溫紹達介紹,當地人均gdp800美元,比全國人均還低200多美元。“如果下游發達地區能給些補償……”溫紹達欲言又止。

              進入貴州,水土流失和山岸石漠化成了困擾珠江保護的另一個大問題。貴州有73%的面積是喀斯特地貌,由于植被破壞,石漠化趨勢日益嚴重,集中分布區就在北盤江流域。石漠化使該地區“滴雨留不住”,由于地表無法涵養水分,降雨迅速變成泥沙俱下,一瀉千里,嚴重威脅珠江中下游地區的生態安全。為戰勝“石魔”,貴州一些地方開始在荒山上嘗試“坡改梯”工程,引導農民種植經濟效益好的花椒、金銀花等作物,在固土的同時加快致富的步伐。

              在云南馬雄山麓的珠江源頭,桂、粵、黔、滇四省區黨政負責人曾題下16個字:“西水源頭”、“飲水思源”、“同源共濟”、“源遠流長”,表達出“同飲一江水”及共同保障珠江流域生態安全的責任和義務。貴州省環保部門一負責人如此解讀他們對“同源共濟”的理解:“如果需要上游為保護水質做出犧牲,下游也應給予相應的補償?!?/font>

             ?、谔剿魃舷掠苇h境補償新機制,東江源獲得生態補償

              生態補償,這個上下游都繞不開的話題,在東江源頭逐漸有了清晰的解讀。發源于江西安遠、尋烏、定南三縣的東江是珠江的另一大支流,流經江西、廣東,注入香江,成為流域3000多萬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占香港淡水供應量近八成,被香港人譽為“生命之水”。去年,在國家的協調下,江西和廣東率先在全國探索起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由廣東每年安排1.5億元資金用于東江源區生態環境保護,在這里,廣東人實踐了在西江源頭許下的“飲水思源”的承諾。

              江西安遠、尋烏、定南三縣是東江的源區,稀土、鎢礦相當豐富,上世紀90年代,這里一度礦山林立。當地政府意識到稀土開采會造成水土流失,果斷關閉了330多個礦點和一批木材廠、焦油廠、活性炭廠。安遠縣因限采和關閉礦山,潛在經濟價值60億元的資源不能發揮效益。安遠、尋烏是國家貧困縣,定南是江西省貧困縣。2004年,三縣農民人均收入僅1519元。對于這三個貧困縣來說,雖然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可帶來一些收入,但與保護生態所需的巨額費用相比,只是杯水車薪。

              去年6月,《東江源區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實施方案》的出臺讓源區百姓吃了顆“定心丸”。按方案的規定,從2005年到2025年,由國家協調建立流域上下游區際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由廣東省每年從東深供水工程水費中安排1.5億元資金用于源區生態環境保護。源區計劃在“十一五”期間,投入14.2億元實施退耕還林、礦山生態恢復、生態旅游、生態移民等九大工程。

             ?、蹍^域環保合作已成泛珠合作重點,有望實現治污“一盤棋”

              目前,珠三角不少城市的水廠取水點一再上遷,因為流經的河段早被污染。廣州的例子就相當典型。廣州市地處三江下游,水資源總量豐富,但因水質污染嚴重,市區河段水質已劣于v類(重度污染)標準。這幾年,廣州市區內的水廠有的限制供水,有的停產,被迫花巨資改向順德水道、東江北干流取水。而深圳、香港等地區的取水點也都上移到東江上游的東升水庫?!笆刂蠼瓫]水喝”凸現了珠江下游水質性缺水的尷尬,更暴露出這一地區水污染的嚴重性。[page]

              據初步統計,廣東工業污染企業約1.8萬多個,量大、面廣、分散。每年經8大出??谶M入珠江河口的污染物,已大大超過珠江河口的自凈能力,以致水體無機磷、氨碳含量增加,重金屬和有機污染加重,溶解氧持續下降,導致赤潮頻繁出現。近些年來,珠江三角洲投入大量資金治理水環境,但距離治理標準仍然有很大距離。何時才能走出因人為污染而造成的水質性缺水困局?這對珠三角不少地方政府來說,是一大心病。

              “過去20年,珠江上游省區經濟發展晚了一步,珠江三角洲80%的上游來水是珠江三角洲污水的稀釋劑,然而這樣的局面正在改變?!彼恐榻瘑T會主任岳中明說。有專家指出:過去一說珠江流域水資源環境統一管理規劃,下游就擔心要掏錢。而從科學發展觀看,完全是一本萬利的賬。因為沖污、壓咸,都要靠上游來水?!安皇钦l受制于誰,而是珠江兒女都受制于環境?!?/font>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總工程師閻九球認為,桂滇黔作為珠江水系上游省區,經濟相對落后,發展愿望更加強烈,如何既發展、又保護好環境?這就要求滇桂黔粵等省區在保護生態安全方面達成共識。

              近年來,區域環保合作已成泛珠合作的重點,珠江的保護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廣東、江西、廣西、湖南、貴州、云南等省區正在聯合編制《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珠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將統一規劃、協調實施,有望實現珠江污染防治“一盤棋”。

              專家視角

              下游助上游不能單靠產業轉移

              珠江全流域沒有一個統一規劃,如果聽之任之,5年后,這條河將成為第二條長江,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損失可能達上百億。

              目前貴州和廣西很多大城市都沒有生活污水處理廠,而且隨著經濟發展,污染型的耗能產業很可能進入珠江上游。下游給上游提供幫助不能完全依靠產業轉移,因為一般遷出的都是高污染型的產業?;蛟S可以通過國家專項撥款的形式,在上游修建污水處理廠,幫助維護整個水系的環境。(華南環科所經濟發達地區環境研究中心高工彭曉春)

              建立協調發展機制很重要

              跨省污染是珠江治理的一大難題。行政區域限制增加了協調合作治污難度,還會導致污染地區上下游之間的矛盾。

              區域污染的協調機制,是去年全國人大、政協來廣東調研的考察內容。對于上游省市提出的補償問題,我認為廣東可以通過每年給國家上稅,再由國家財政撥款給上游省區,引導項目建設,實現縱向轉移支付。如果以后國家明確廣東稅收中有一個對上游環保補償稅種,對珠江上游環保工作就更為有利。(廣東省環保局珠江綜合整治辦公室處長陳銑成)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信息
            分享到:

            上一篇:寵物也針灸
            上一篇:組圖:斯德哥爾摩汽車展的環保車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