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大年初七),在張士地區擺攤賣鞭炮的業主老陳并沒有盼來賣鞭的小高潮,盡管離正月十五禁放的期限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但老陳已經肯定地說:“今年的鞭不如往年賣得好。”放鞭的市民少了,沈陽的年味兒卻絲毫不減,掛燈籠、點彩燈、貼窗花正逐步成為沈陽人過年的新民俗。
買鞭的少
漲價不是大問題
春節賣鞭,是老陳一家及附近商鋪每年的必修課。每到春節期間,他們都會因為賣煙花爆竹賺上一筆。年三十、初五、十五,這是人們放鞭炮的高峰日。初八上班,一些單位還會放一些鞭炮,因此在初七、初八還會形成一個買鞭的小高潮。眼看著四個高峰期已經過去了三個半,老陳下了斷言:今年的煙花爆竹生意沒有往年紅火。老陳告訴記者,在沈陽煙花爆竹剛剛解禁的那幾年,沈陽人買鞭放鞭的熱情很高,最近幾年逐步降溫。特別是從去年開始,初八、十五的放鞭者開始減少,今年年三十前的銷售業績也不如往年。
為什么買鞭炮的市民減少了呢?與今年鞭炮漲價有關嗎?一些業戶告訴記者,今年爆竹的進價漲幅較大。以一千響“大地紅”為例,今年的進貨價就是8元,相當于往年的零售價。但煙花的漲幅并不大,對于過年圖熱鬧的消費者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今年放鞭安全系數高于往年
沒有100%%安全的煙花爆竹,市民對于鞭炮的逐漸疏遠是出于安全的考慮嗎?
記者從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了解到,今年沈陽市對煙花爆竹銷售、運輸的安全監管格外重視。在春節前,市政府專門修改了“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安監部門對煙花爆竹零售網點的審批和設置都進行了嚴格的規范,并出臺了“黑煙花”有獎舉報制度。
安監部門要求,零售網點要設置在三級以下馬路邊內,每個網點要配備兩只以上滅火器,攤位照明必須采用防爆安全措施,銷售攤點50米以內嚴禁試放煙花爆竹。煙花爆竹準銷防偽標識的使用和免費查詢電話的開通,都使今年市民購買、燃放煙花爆竹的安全性大大高于往年。
還有一周就到正月十五了,安監部門要求限放區內的零售業戶必須在2006年2月20日前,將剩余的煙花爆竹返回原購貨單位統一保管。
慶祝方式
選擇多了更理性
放鞭炮比以往更安全了,買鞭炮的為啥還少了呢?從商家的角度觀察,市民對煙花爆竹熱度降溫的主要原因還是消費觀念的變化。
在機關工作的張先生今年只買了三掛一千響的“大地紅”。“年三十、初五、正月十五,各放一掛,聽個響動,圖個吉利就夠用了!”張先生說。他認為,過年放鞭是增加年味兒的一種方式,“不放不舒服,放多了舍不得”,有些煙花爆竹的價格不低,幾分鐘過后沒了,顯得有些奢侈。對此,張先生建議,政府能否在三十晚上統一放禮花,既能讓全市人民都感受到節日氣氛,又規避了市民自行燃放煙花爆竹的諸多安全隱患。
記者了解到,與放鞭放炮的趨冷相比,掛燈籠、貼窗花扮靚春節正在市民家中走紅。在沈陽,無論哪個居民區,白天都能看見喜慶的窗花,夜間滿眼都是吉祥的燈籠和彩燈。放鞭炮的少了,年味兒卻一點沒減少,選擇更健康、更環保、更節約的慶祝方式,說明市民對健康和理性消費重視程度的提高。本報記者朱峰實習生黃雪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