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邵寧)長興島先豐村的黃英因原來工作的環保廠倒閉,一直失業在家。她上有老人下有正在讀書的雙胞胎兒子,丈夫在果園打工收入微薄,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難。前幾天,村里的就業援助員成洪英敲開她家的門,為她介紹了一份保潔工作,使她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如今,本市已有1956名像成洪英這樣的就業援助員,活躍在市郊各村,幫助富余勞動力重新上崗。
從2004年末開始,本市就業援助員隊伍向農村延伸,全市各村委都配備了就業援助員。他們充分利用貼近農民、熟悉情況的優勢,走進農戶家庭,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援助,推薦上崗。
本市公共就業服務也實現了郊區全覆蓋。所有的鄉鎮都已建立勞動保障事務所,郊區鄉鎮的就業服務網絡與市、區縣級就業服務機構實現了信息聯網、資源共享。去年,全市50萬個新增崗位中“非農就業”的達15.2萬人,農村富余勞動力在“萬、千、百人項目”中就業的達到近5萬人。
【相關鏈接】
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推出“兩個相同”措施,即農村富余勞動力需要“非農就業”的,可同城鎮失業、協保人員一樣,享受免費的職業介紹、職業指導、職業培訓、非正規就業、開業指導以及開業貸款擔保、貼息等服務;農村富余勞動力從事個體經營的,同樣可以享受稅費等優惠政策。另外,企業招用本市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可視為招用失業、協保人員,按照規定享受有關稅收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