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星 李亦明
本報1月12日訊 第二屆中德環境論壇今日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祝光耀在論壇上指出,國際合作已經成為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中國將積極加強國際合作,引進和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環境保護事業進程。
祝光耀指出,中國正在步入一個充滿機遇也充滿挑戰的發展時期。中國政府提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面推進小康社會的建設,并把改善環境列為重要任務。中國政府今年將全面啟動“‘十一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其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核心任務。為此,要努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為實現這一目標,既需要我們自身不懈努力和大膽創新,也需要積極引進和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祝光耀指出,作為中方重要的合作伙伴,德國無論在可再生能源還是在循環經濟領域,都具有豐富且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德國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利用最廣、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中國具有可再生能源開發的巨大潛力和市場。同時,德國也是世界上最早推行循環經濟并進行立法的國家之一。中德兩國在這些領域的合作前景廣闊。
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與核安全部副部長馬赫尼希在致辭中表示,包括利用和發展各種可再生能源在內的可持續能源戰略和循環經濟政策,符合每個國家的根本利益和中德兩國的共同目標。中國作為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在促進“可再生能源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是一個典型。中德雙方將在節約能源、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等方面開展廣泛的合作。
論壇上,中德兩國共同發表了旨在進一步推動與發展雙方環境戰略伙伴關系的《中德環境論壇青島倡議》,倡議加強在節約能源、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合作,通過培訓與交流、研討,強化能力建設,改善技術合作,共同努力推動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存環境的保護。
下午,祝光耀和馬赫尼希參加了青島國際環保產業園德國園項目簽約奠基儀式,中德雙方產業界的代表簽署了總額約為1億歐元的環境合作項目協定。
據了解,在此次論壇上,與會專家將圍繞可持續能源、可再生能源、循環經濟、環境標志與綠色采購4個議題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