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高天賦
本報訊 6日,省環保局公布了2005年我省環境保護十件大事。
1、全省環保人員沉著應對由于吉林石化11.13爆炸引發的松花江水污染突發事件。在松花江沿線肇源到同江的874公里江面上,共布設了23個監測斷面,實施24小時不間斷監測 。歷時40天,總行程達十萬多公里。
2、環境保護指標首次納入省委《市(地)黨政領導班子主要責任指標考核暫行辦法》,占指標考核15分。地方政府不能再把環保置之度外。
3、全國第一部石油勘探方面的地方法規《黑龍江省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環境保護條例》6月5日開始實施。建立對石油勘探開發活動中污染事故處理、應急機制和生態恢復制度,填補了國內相關立法空白。
4、成功處理哈爾濱市“銥—192”放射源丟失事故。我省放射源管理走上全過程規范軌道。
5、哈爾濱市日處理32.5萬噸生活污水的太平生活污水處理廠工程9月初開始試運行,市區生活污水二級處理率達到48%%。省轄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已達到96.67%。
6、省轄主要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和好于國家二級標準的天數提高到294天。
7、公布18家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名單,實施掛牌督辦、限期治理。有力地推動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專項行動”的順利開展。
8、由國家投資1.46億元,引進國際最先進處理技術建設的,我省第一座省級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場進入實質建設階段。佳木斯市日處理1150噸、庫容量達900萬立方米的全省東部地區最大的無公害垃圾處理廠建設工程順利推進,一期工程進入收尾階段。
9、從國家和省爭取650萬元資金購置的55臺環境執法監察專用車全部到位,將裝備13個市(地)和23個縣的環境監察隊伍。我省環境監測能力得到加強。
10、《黑龍江省生態省建設標準》頒布實施,生態省建設五年啟動階段任務基本完成,轉入全面實施階段。2005年,全省完成造林19.9萬公頃,退耕還濕500公頃、治理“三化”草原14.4萬公頃。全省自然保護區總數已達165個,占全省國土面積的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