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9時許,艷陽高照,廣德縣誓節鎮花鼓村大橋村一片10多畝面積的油菜地里機器轟鳴,4臺不同型號的油菜聯合收割機正來回在田間穿梭。一壟壟油菜稈眼看著被“吃進”收割機的“肚子”,油菜籽源源不斷地從卸糧口里流進袋中,被粉碎的秸稈均勻地鋪灑在田間。緊接著,一臺拖拉機駛入剛剛機收完的田塊,隨著旋耕滅茬機的翻滾,秸稈被埋入土層。
“你看看這菜籽,又清爽,又新鮮。 ”農機手陳德發指著剛采收的油菜籽告訴記者,“我這機子一個小時能收割七八畝,效率比人工高太多了! ”記者發現,收割后的地里脫殼干凈,很少有散落的油菜籽。村民老李興奮地抓起一把油菜籽告訴記者,自己種了兩畝多油菜,人工收割別提多麻煩了,累得夠嗆,還要瞅天氣曬干脫粒,要是遇到雨天,油菜籽很容易發芽或者霉爛。 “現在有了這個收割機,幾十分鐘就顆粒歸倉,以后再也不要受那個罪了! ”
“機收油菜損耗率小于5%,破碎率小于3%,比人工收割的損耗率要小一半?!毙鞘修r機局副局長孫遠杰告訴記者,機收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秸稈粉碎還田解決了焚燒的老大難問題,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機收油菜實現收割、脫粒、清洗、裝袋一體化,避免了因天氣原因造成搶收不及時的問題,也杜絕了過去‘狼煙’滾滾燒秸稈的現象。 ”長期以來,由于勞動強度大,收割成本高,油菜種植面積呈現出下滑趨勢。廣德縣農機局負責人胡云天告訴記者,2009年,廣德縣以列入農業部油菜機械化生產示范縣為契機,在積極引進適合機收的油菜品種基礎上,結合農機化推廣,大力推進油菜機收工作,截至目前,全縣擁有油菜收割機60多臺,年收獲面積近3萬畝。
油菜是宣城市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全市油菜種植面積近60萬畝。孫遠杰告訴記者,為提高油菜生產機械化水平,減少秸稈焚燒,該市各級農機部門加大農機推廣力度,通過機收現場會等形式,加大新技術宣傳示范推廣力度,全市目前油菜聯合收割機達到450多臺,機收油菜秸稈還田15萬畝。(記者張敬波)
?。ㄔ瓨祟}:機收油菜好 高效又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