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加強環境保護 確保京津百姓喝上放心水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朱宛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于2014年汛期后全線通水,屆時,京津冀等地的居民便能喝上來自丹江口水庫的水了。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庫區環境保護情況怎么樣?庫區采取了怎樣的措施確保調向北方的是一庫清水?
櫻桃溝村位于丹江口水庫核心水源區的湖北省鄖縣。今年60歲的村民朱天財一直生活在這個村子里。在他的記憶中,以前生活垃圾都是隨便找個地方處理掉,而近些年,這樣做不行了。
朱天財說:“幾家都有垃圾桶啊,村上還有清潔工,飼料啊,亂七八糟東西,統統都弄到一起;第二呢,戶戶都有三包,房前屋后20米內左右前后都是自己要打掃的,上面也有分期分批檢查。戶戶都有個表,你要清潔了,就蓋個章寫清潔,不清潔就直接填不清潔。反正這一個月有一次檢查。”
櫻桃溝村以櫻桃命名,更因櫻桃而出名。進入這個依山而建,房屋錯落有致的村子,只見綠樹、鮮花點綴坡下路旁,水泥地面干凈整潔,幾乎見不到生活垃圾或其他廢棄物。那么垃圾都去了哪里呢?對于記者的疑問,湖北省鄖縣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王成給予了回答:“現在教育老百姓,每一家門口都要垃圾分類,干濕垃圾分類,分類后同意放在這個地方。玻璃類,塑料類,廢紙類,紡織類、金屬類、鋰電池類。像類似于這樣的垃圾分類站村上建了三個。”
為了保護南水北調的水質不受污染,櫻桃溝村像城里一樣,實行了垃圾分類處理。每天,村民們把自家垃圾進行干濕分類之后放在門口;村上的環保隊則把分好類的垃圾運往村里的垃圾分類站,等待王成所在的開發區對垃圾進行回收和填埋。。
數據顯示,農業人口占丹江口水庫庫區總人口超過八成。轉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減少面源污染,對維護水庫核心水源區的環境有著重要意義。在櫻桃溝村,除了垃圾分類處理,村里還采取了村民房前屋后三包、定期檢查等多種措施來改善環境衛生。這些保護環境的做法也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朱天財說:“那肯定好了!好在環境上,各個方面。對老百姓來說吧,對外來客人來說吧,有個好的形象?!?/p>
實際上,為確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前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達標,水庫庫區實施了《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自2006年起,丹江口水庫水源區各市縣通過建設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設施、工業點源治理等措施,保證進入丹江口水庫水質的安全。
十堰市鄖縣城關鎮污水處理廠于2011年2月正式運營。這座污水處理廠的投入使用,徹底結束了鄖縣城區污水直接排入漢江的歷史。該廠副廠長的介紹說:“我們作為核心水源區,對設計的污水處理標準按照國家規定的最高標準執行,達到一類A標準。相對其他標準多了一個深度處理標準。大概相當于III類水左右?!?/p>
包括鄖縣城關污水處理廠在內,目前,湖北省十堰市已經建成污水處理廠13座,使得該市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能力達到82.5%。而按規劃,十二五期間,十堰市還會安排279個污染防治與水土保持項目,總投資將達35.3億元。
相比其他地方,水源區內的工業企業面臨著更為嚴格的排放標準與更高的環保投入。這是坐落在鄖縣經濟開發區里的國內知名液壓油缸生產企業、湖北佳恒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永明在向記者介紹廠里的一處污水處理設施。該設施處理的是企業工人上下班洗手用水,以及含有金屬清洗劑機床設備擦拭用水。
楊永明說:“就這一條線的話我們也投了兩千多萬,它每天的運營成本在6000到8000塊錢。這在一般的工業企業中不把它作為污染物的,但是我們這個企業因為它處在南水北調的邊緣,按照我們鄖縣縣委縣政府的要求,那就是要確保一江清水送北京?!?/p>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資訊 國內環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