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自我保健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中藥來進補,尤其是中年人。面對社會中紛繁復雜的廣告,到底該選擇哪一類補藥更合適?要弄清這個問題,必須從人衰老的根本原因說起。中醫認為,35歲之后,腎中精氣開始逐漸衰退,人的精力就開始下降,但基本上還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過了40歲,人就會明顯感到精力不足,而不得不采取進補的措施。
衰老的原因是腎精的不足,中年人進補就要以補腎為重。腎陰虛常會表現出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手腳心發熱、潮熱、盜汗等陰虛內熱的癥狀,腎陽虛則多表現為腰膝冷痛酸軟,肢冷畏寒,尤其腰以下發涼,夜尿頻多或者小便不利,下肢浮腫等陽虛內寒的癥狀??梢赃x用不同的地黃丸方劑來治療。
同時,從生活起居上也可以適當地自我調整:
1.性生活要適度,不勉強,不放縱。
2.飲食上多吃含鐵、蛋白質的食物,如木耳、大棗、烏雞等;還可以多吃韭菜、海參、人參等。
3.多做自我腰部按摩和刺激腳心的按摩。經常按摩腳心的涌泉穴,能益精補腎、強身健體、防止早衰,并能促進睡眠,增進食欲。
4.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復精氣神的重要保障,工作再緊張,家里的煩心事再多,也要保證睡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