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多策并舉下,煤層氣(煤礦瓦斯)產業化的腳步正在加速。對于多年來受投資大、周期長、回收慢、激勵不足等因素掣肘的煤層氣產業而言,國家各部門近期出臺的數項新政,是一個重大利好。
去年底,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孫茂遠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就曾道出過“老煤層氣人”的渴盼:在國家層面給予煤層氣產業化更多扶持,在財稅政策上給予煤層氣產業化更多激勵,解決礦業權交叉重圍和開發體制問題等。這些企盼,如今正在變為現實。
數策并進,多管齊下,源于我們對煤礦瓦斯變害為寶、加快發展煤層氣產業的深層次需要。4月底召開的全國煤礦瓦斯防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傳出消息,我國煤礦瓦斯治理與利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瓦斯事故有所下降,井下瓦斯抽采有新進展,地面煤層氣勘探開發有新突破,瓦斯利用及其領域有新拓展,但我國煤礦瓦斯防治和監管工作不容樂觀,重特大瓦斯事故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另一方面,煤層氣開發利用可以減少煤礦瓦斯爆炸事故、增加潔凈能源的供應,且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但產業化、商業化水平低,抽采難度較大,監管體系尚待完善等因素,也給煤層氣產業發展增添了不少難度。
此次國家幾個部門出臺的新政,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鼓勵煤層氣產業化提速的有機整體:加強煤炭和煤層氣資源綜合勘查開采管理,可以防止個別市場主體借勘查開采煤層氣之名對煤炭資源“跑馬圈地”,提高煤層氣產業的市場準入門檻,清除不合格市場主體,減少煤炭和煤層氣勘查開采的交易成本;鼓勵各類企業利用各種方式開發利用煤層氣,則在政策層面提供了市場主體發展煤層氣產業的有效激勵,進一步明確在煤層氣產業中的應有地位,有利于盡快把“蛋糕”做大;中央財政對煤層氣開采企業進行補貼,則是通過財稅杠桿這一最有效的激勵手段,解決此前存在的利用煤礦瓦斯發電企業利潤偏低等問題。
《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十一五”規劃》提出,到2010年全國煤層氣產量達100億立方米。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并對煤層氣實現綜合開采利用,需要我們在今后一段時期,加大以下幾方面工作:其一,繼續解決影響煤層氣發展的礦權重疊問題,促進煤層氣和煤炭協調開發;其二,繼續開展煤層氣對外合作,深化煤層氣對外合作體制改革;其三,加強中外合作開采煤層氣資源的監管管理,推進煤層氣開發利用。
此外我們注意到,煤層氣開發利用正成為一些資源轉型城市的新興產業。在遼寧阜新,煤層氣產業已進入商業化開發階段,從阜新礦業集團所屬礦井抽采的煤層氣,可每年向該市居民提供1000多萬立方米的生活燃氣。這也為類似的其他城市和礦區,提供了良好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