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認為碳減排考驗著山西煤炭生產與消費,從碳足跡、碳風險、碳金融的角度,提出涉煤銀企雙方應積極把握碳減排硬約束下的煤炭與金融互動商機。
關鍵詞:碳減排,煤炭產業,低碳經濟,金融
在當前,由二氧化碳氣體大量排放所導致的溫室效應正危及著人類生命健康與自然生態平衡,這一問題正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就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即將召開前夕,中國政府決定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增加一條約束性指標: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碳減排)比2005年下降40%-50%。這就意味著我國將加大對碳排放高的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生產與消費的控制力度。保持煤炭總量的合理增長與科學有效利用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煤炭企業與涉煤貸款銀行急需共同關注的一大議題。
1 碳減排硬約束
落實碳減排減少這條約束性指標,對煤炭生產與煤炭消費量占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0%左右的中國特別是產煤大省是一個重大的考驗。全新的碳考驗對煤炭產業與金融發展來說,則意味著一種新的商機正在醞釀、形成。
1.1 考驗之一是如何認識與處理好煤炭生產與消費的利弊關系
?。?)煤炭是賦存于地下的一種易燃并含有豐富的有機與無機化學元素的化石能源。開采煤炭,將會產生大量的矸石、煤層氣和礦井廢水等伴生的污染物質。其中煤層氣則是一種良好資源(據悉,煤層氣燃燒后所產生的污染大體上只有煤炭的1/800),廢棄則是一種有害氣體,對空氣污染尤甚,把煤層氣直接排放到大氣中,產生的溫室效應大約是二氧化硫的20倍,對臭氧層的破壞能力是二氧化碳的7倍。讓從事粗放型或掠奪性開采為主的小煤礦對煤層氣的回收利用等節能減排是根本無法實現的。而這一節能減排的自覺行為唯有實施集約化、科學化、高效化發展的煤業大集團、大公司才能變為現實。煤炭消費泛指直接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主要的燃料動力,如民生燃煤獲取熱能、工業燃煤發電、企業鍋爐燃煤供熱等。其中,直接燃煤消費所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以及煤質灰塵等有害物質將會對周邊環境以及整個人類生存環境構成直接威脅。
?。?)隨著社會文明進步,煤炭的生產與消費如何實現科學有效發展正成為當代人們高度關切的問題。再加之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繁重。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能源需求還繼續增長,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面臨巨大壓力和特殊困難。山西作為我國的一個產煤大省,多年來,由于產業結構單一,傳統產業沿續至今進而形成了高能耗、重污染的畸重型產業結構,在占全國1/60的土地上,生產了全國1/4的煤、2/5的焦炭、1/17的火電,在為全國提供能源支持、為全省提供財力支持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到“十五”末期,山西已成為全國環境污染最嚴重的省份。2005年,山西大氣環境質量居全國倒數第一,11個重點城市和所有縣市沒有1個達到二級空氣質量標準。被國家考核的太原、大同、臨汾、陽泉、長治5個城市,有3個城市名列全國倒數第一。特別是煤層氣對大氣環境的直接排放,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正以20倍的二氧化碳排放影響著整個山西。山西既興在煤炭,又被煤炭所困。如今煤炭已被國家列為高能耗、高污染與產能過剩的“兩高一剩”產業加以宏觀調控,并已成節能減排的眾矢之的。山西雖然作為國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已被國家列為政策確保的發展重點,但在當前貫徹落實碳減排減少這條約束性指標下,如何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減少環境污染,人們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可再生的無污染或少污染的新能源開發上。積極采用新能源是人們能源理念在煤炭生產與消費利弊關系認識與處理上的一個的重大創新與突破,以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且無污染或污染小為主(包括核能、天然氣、煤層氣、煤炭清潔生產在內)的新能源的提出與付諸實踐,對替代煤炭生產與消費和徹底減輕煤炭污染以及有效保護煤炭資源將會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所以,立足于當前的煤炭經濟及金融支持,只有遵循能源科學有效發展與維護環境友好的自然規律,才能確保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1.2 考驗之二是如何認識與處理好山西煤炭地位與煤炭清潔生產之間的關系
我國煤炭資源分布的主要特征是既廣泛又集中,呈現“北多南少、西多東少”的局面,而山西則具有中國最大能源基地的優勢。山西煤炭探明儲量全國最高,擁有大同、寧武、西山、沁水、霍西和河東6個大型煤田,目前山西省累計探明煤炭儲量達2724.99億t,保有儲量為2644.9億t,占全國探明保有儲量的26%,其中煉焦煤和無煙煤儲量均約占全國同類儲量的1/2。山西省含煤面積6.2萬km2,占國土面積的40.4%。全省119個縣(市)區,就有87個產煤縣域,這些縣域不僅煤炭儲量大、品種多、質量好、易開采,而且煤田蘊藏有豐富的煤層氣資源。據相關資料顯示,山西煤層氣資源有10萬億m3,占全國煤層氣總量的1/3,按可抽采25%計算,可采出煤層氣2.5萬億m3。如果按供民用40億m3/a計算,可利用600年,可節約煤炭約800萬t/a以上。目前,山西境內已經初步形成了天然氣主干管網、省級主干管網和省級支線管網三級輸氣管網系統,已建成總長882km的長輸管道及相配套的城市供氣管網,年輸氣能力為46。5億m3,據預測,到2015年,山西煤層氣、天然氣、焦爐煤氣、煤制天然氣資源的年供給量可達到148億m3,到2020年將達到310億m3??梢灶A見,未來山西及周邊省份消費天然氣、煤層氣市場十分廣闊。山西陽泉煤業集團每年抽采瓦斯逾5億m3,綜合利用的逾3億m3,綜合利用率超過60%,瓦斯利用絕對量占到全國的1/6。有效綜合利用煤層氣,能將威脅礦井安全生產的瓦斯,變成清潔能源。在實現碳減排的同時,還可通過出售碳排放指標獲取收益。如世界銀行碳基金、日本碳基金等5家機構與山西晉城煤業集團公司簽訂碳減排購買協議,共購進二氧化碳減排額度1075萬t。2008—2012年是第一個減排期,項目兌現后,晉煤集團可獲收益約1億美元。截止2008年10月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的煤層氣領域的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現已有56個,其中有山西煤炭運銷總公司陽泉分公司煤礦瓦斯利用項目、山西陽城縣煤礦瓦斯綜合利用項目、山西柳林煤礦瓦斯利用項目、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9萬kW瓦斯發電項目、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煤層氣在氧化鋁焙燒爐中的利用項目。這些煤層氣開發項目正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山西各大商業銀行正通過將貸款直接貸給煤業集團總部讓其根據本集團的清潔生產發展規劃優化配置資金,就是對煤層氣開發利用項目的一種最好支持。
1.3 考驗之三是如何認識與處理好山西煤炭資源整合與金融有效支持的關系
據調查,近20年來,煤炭工業對山西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35%左右,煤炭工業總產值占地區總產值的60%以上,煤炭工業實現的增加值占山
西全部工業增加值的50%以上。煤炭工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冶金、化工、機電、建材、交通運輸等相關產業發展,使山西逐步建立起以煤炭工業為基礎的經濟運行體系。這不僅是山西經濟進一步持續發展的重要現實基礎,也支撐了山西能源重化工產業鏈的不斷延伸發展,形成了山西省特有的煤炭經濟格局。
煤炭產業是資本與技術高度密集型經濟,需要金融業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正因為如此,山西省80%的銀行貸款集中在這些行業中,商業銀行景氣度與能源產業景氣度密切相關,行業風險和金融風險緊密相連。作為全國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試點省份的山西為積極應對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快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十二五”煤炭產業振興發展奠定基礎,于2009年4月15日,出臺并實施了《山西省煤炭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從近8個多月煤礦企業的重組整合情況看,全省礦井個數將由2598處減少到1053處,壓減比例60%,30萬t/a以下的礦井全部淘汰關閉,保留礦井全部實現機械化開采。其中,90萬t/a及以上的綜采機械化開采礦井占到2/3,平均單井規模由36萬t/a提高到100萬t/a以上。全省辦礦企業由2200多個減少到近130個,其中央企(不包括中煤)及省外大企業辦礦46處。全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將極大地促進煤炭產業集中度的提升和機械化開采、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發展以及藍天碧水工程進度,并盡力減少瓦斯排放和環境污染程度。為了積極支持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山西金融界積極跟進。如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行對煤炭資源整合并購貸款高度重視,研究確定全行營銷重點是陽煤、晉煤、同煤、焦煤、潞安等五大煤業集團和山西省煤運公司、山西省煤炭進出口公司兩大煤炭運銷集團,要傾全行之力,大力搶占份額。同時,對以華潤、中煤平朔等大型企業為整合主體的,積極介入;對地方政府主導、以地方煤炭企業為整合主體的,積極參與,審慎介入。2009年10月份,該行又與這七大煤業集團(公司)簽署了授信450億元合作協議。據悉,其他各大商業銀行也有這方面的授信政策。據調查,雖然在山西幾大煤業集團公司旗下有西山煤電、大同煤業、潞安環能、國陽新能、蘭花科創、安泰集團和美錦能源等上市公司的直接融資力量,但仍然離不開金融機構的大量信貸如何把握碳減排硬約束下的煤炭與金融業互動商機資金的有力支持。如果沒有金融的強有力支持,任何煤炭企業不僅都將難以獲得可持續的穩健發展,而且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周轉資金斷裂的致命危機。
2 積極把握碳減排硬約束下的煤炭產業新商機
面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我們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采取更加強有力的政策措施與行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在采取更加強有力的政策措施與行動中,涉煤銀企雙方必須積極把握碳減排硬約束下的煤炭與金融業互動商機。
2.1 積極把握碳足跡商機
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不僅有利于替代能源技術的加大開發,而且碳足跡的倒逼機制還會有利于傳統煤炭產業的加快升級。在國外,行業標準掌握在前10%的企業手中,一旦他們建立起低碳標準,其他不能達標的企業將沒有出路,最終會被淘汰出局。事實上,綠色供應鏈已經形成了新的門檻。如沃爾瑪現已要求10萬家供應商必須完成碳足跡驗證,貼上不同顏色的碳標簽。大大小小的供應商開始爭先恐后地降低碳排放。以每家沃爾瑪直接供應商至少有50家上、下游廠商計算,影響面是全球超過500萬家工廠,其中大部分在我國。這就意味著我國大量原材料企業、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都必須進行碳足跡驗證,承擔減排責任。否則,這些企業將與跨國公司的訂單無緣。這就逼使企業必須轉變發展方式或實施產業升級。煤炭企業難免成為出具碳足跡認證的市場主體,所以,屆時如何受驗獲證地承擔減排責任必將會產生大量的資金代理業務,這就需要商業銀行來提供服務。同時,山西省在2009年大力進行的煤炭資源整合行動,既促進了節能減排,又為商業銀行積極調整信貸結構創造了更多良機。
(1)兼并重組的主體煤炭企業對一些地方煤礦實施兼并重組需要大量的并購資金,同時又是積極清理與盤活存量貸款的最好機會。
?。?)山西省留存的1053座煤礦全部實現機械化開采,普遍推廣綜采技術,這意味著煤礦技改項目存在巨大的資金需求。
?。?)經整合后的煤業大集團、大公司將加快清潔生產、循環經濟或多種經營等新經濟發展,則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投資。而煤炭企業關注銀行信貸結構調整戰略,同樣可獲得煤炭產業發展所需的信貸資金投向與投量變化信息資源,并為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積極服務。
2.2 積極把握碳風險商機
在哥本哈根會議還未召開之際,歐盟、美國等國已經迫不及待推出碳關稅,想提前收獲低碳經濟的果實。這既是一種新的貿易壁壘,又是向世界經濟傳達著一個強烈信息,即增設碳稅制已逐漸被各國提上議事日程,并形成一種大政治氣候。碳風險既將是未來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辯證地看,風險也是一種商機,超前認識風險,消除風險,就能創造出新的商機。有人預計,這次金融危機將催生能源革命,特別是低碳經濟將推動經濟實現新一輪的增長。低碳理念將帶給人們新的革命、新的啟示、新的動力。當前,大力加快升級改造傳統產業結構與創新開發新能源以及加快發展低碳經濟就是最好的契機。再加之,我國對碳減排減排作出硬約束要求,并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據悉,我國在2010年將考慮增設環境稅。所以,我國生產企業尤其是煤炭企業理應重新審視產業布局和商業模式,盡早納入低碳經濟指標,以做到未雨綢繆。在消除碳風險、抓住碳優勢的同時,我們還應積極樹立“新鮮空氣就是健康,就是財富”的意識,積極建立與開展碳市場交易?!毒┒甲h定書》把市場機制作為解決溫室氣體減排問題新路徑,把溫室氣體排放權作商品,從而形成了碳交易。由于碳交易的市場和標準都在國外,中國為全球碳市場創造的巨大減排量,被發達國家以低價購買后,包裝、開發成價格更高的金融產品在國外進行交易。因此,中國不論是煤炭企業還是商業銀行都應立足擁有最大節能減排資源的國情,盡快在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在承擔責任與維護利益的天平上,學會為自己競爭力加砝碼。
2.3 積極搶抓碳金融商機
碳金融在我國正處于起步初期。中國作為國際碳排放資源大國,碳減排量占全球市場的1/3以上,存在著巨大的碳交易市場。據全球知名的碳咨詢公司預測,到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場將達1500億美元,有望超過石油市場,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正是看到了目前國內碳金融交易的現狀,以及存在的潛在市場,國內金融機構紛紛展開搶灘碳金融市場,包括推出CDM項目開發咨詢服務、前期項目融資、匯款和資金管理和碳交易衍生產品等。截至目前,農行已經為國內三個省份的6個小企業業主提供了CDM顧問業務,并在碳交易參與中獲益。此外,相關企業通過引進CDM項目,也增加了新的還款來源并降低了信貸風險。有鑒于此,筆者建議:各商業銀行都應通過積極開發新產品和作出重點區域及重點行開辦碳金融業務的政策或制度安排,以搶抓碳金融的一切先機。
為了把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2℃以內(從前工業時期算起),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將長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越來越具有約束性的指標。對此,各大商業銀行都應提前做好煤炭與金融如何良性互動的研究與準備,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屆時化挑戰為機遇,在低碳經濟時代獲得新的、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