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活垃圾焚燒爐的控制鍵被輕輕按下,總控制室的顯示屏顯示焚燒爐內一片火海,80米高的煙囪飄出白色的輕煙。隨著杭州錦江集團公司與浙江大學合作研發的垃圾焚燒技術成功應用于杭州余杭錦江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運行,實現了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處理。
杭州余杭錦江環保能源有限公司位于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工業園,是國內最早將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作為產業發展的企業,也是余杭建設生態城市、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重要舉措。該項目占地60畝,工程總規模為日均處理生活垃圾75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25萬噸,配備2臺日處理400噸的異重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和2臺6MW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年發電量為7880萬度。目前,杭州余杭區60%及杭州城西部分城區的生活垃圾送到這里進行焚燒處理。
據了解,目前我國有668個大中型城市,由于人口集中,經濟相對發達,資源能源消耗量高,城市的垃圾污染問題都比較嚴重。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大中型城市人均年產垃圾440公斤,城市垃圾的年排放量接近1.5億噸,且仍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其中80%-90%都來自于大中城市。焚燒發電方法是目前工業發達國家,特別是日本和西歐國家,普遍推廣的垃圾處理方法。焚燒法是將垃圾置于高溫爐中,使其中可燃成份充分氧化的一種方法。焚燒后的殘渣體積和重量可分別較焚燒前減少90%和80%以上,能最低限度地減少垃圾處理的二次污染;同時,其產生的熱量可用于發電和供熱,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從而真正實現垃圾處理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如今,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垃圾污染日益嚴重。對垃圾處理不當,會造成大氣、水和土壤的嚴重污染,大量垃圾同時占用土地,從而制約城市的生存與發展。早在10年前,杭州錦江集團與浙江大學合作,共同提出和實踐用煤作為輔助燃料的異重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技術,以適應中國垃圾不分類、低熱值、高水份、高灰份的處理。經過10年的艱辛努力,杭州錦江集團投入巨資先后與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合作,已在全國建有10多座垃圾發電廠。余杭錦江環保能源公司的流化床垃圾焚燒發電技術最大的亮點就是它對環保的貢獻巨大,大量的理論和實踐證明,以煤助燃可達到垃圾鍋爐的穩定運行,垃圾能充分燃燒,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在總控制室內,工作人員通過電子顯示屏可以看到垃圾焚燒場的各個部門。只見巨大的抓斗把生活垃圾從垃圾倉抓到卸料斗內等待進入焚燒爐。在攝氏850度的高溫下,99.9%的二惡英會自動分解。焚燒爐內溫度保持在850-950攝氏度以內,焚燒爐24小時運轉。由于項目采用異重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技術,適應我國垃圾高水分、低熱值的特性以及生活垃圾不分揀的現狀。焚燒后的爐渣體積只是原垃圾體積的1/10,進行二次利用處理,用于生產各種建材,可以說是資源回收利用,變廢為寶。
“垃圾焚燒是否會造成污染,排出的煙氣是否有害?”對于周邊居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杭州余杭錦江環保能源公司總經理王武忠告訴筆者:“焚燒爐的煙氣進入半干法+布袋除塵煙氣凈化系統后,將采用化學反應去除酸性氣體。與此同時,吸附在粉塵微粒上的重金屬,小部分被吸收塔收集到底部,大部分隨煙氣被布袋除塵器所捕集。在吸收塔和布袋除塵器之間噴入活性炭吸收劑,吸附二惡英等,確保煙氣凈化,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周邊居民大可以放心。
同時,筆者從王武忠那里了解到,錦江集團這十年從垃圾發電項目中并沒有盈利,從買垃圾、沒有垃圾處理費到只有55元/噸垃圾處理費,非常艱難地一步步走來,不論外人如何看待,錦江環保總是抱著一顆強烈的事業心和為中國垃圾產業化敢為人先的勇氣,一直默默地努力著,單爐日垃圾處理量從150噸發展到200-650噸/日多個系列組合,總結出了不同地域垃圾處理的特點和運行方法,培養了一大批技術及管理人員。
文/范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