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處罰20多次,不顧罰單連續違規
3000余萬元罰款為何難擋企業排污?
■本報記者 李國 ■本報實習生 肖陽
一邊是環保局的天價罰款,一邊是企業的無可奈何。重慶川慶化工廠近年來排污治理不力,連續被當地環保部門處罰20多次,累計罰款高達3000余萬元。在全國上下大力倡導可持續發展的今天,這些罰單是怎樣接二連三產生的?對于一家舉步維艱的國有企業,為何不顧罰單連續排污?天價罰款能否兌現?近日,記者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采訪。
排污在繼續
12月19日,記者來到位于重慶市渝北區洛磧鎮的重慶川慶化工廠。在記者眼前,一條小溪穿過沙灘,如同濃黑的墨汁潑過,緩緩流入長江。走近仔細一看,被染黑的沙灘上,有煤渣,也有不知名的化學品。溪流里的廢水呈暗褐色,溫度在40℃左右,散發出一股瀝青味。
順著小溪往上走,進入一條小河溝。河溝里的巖石和土壤被沖刷出一條條溝壑,全被染成暗褐色,瀝青味更濃,必須捂住鼻子。再往上走100多米,就進入了川慶化工廠的生產車間。廢水正是從川慶化工廠排出來的。
記者進入廠區時,車間正在“配料”,異味非常明顯。一位企業負責人一見面就訴苦,他說:“這些污染說來話長,我們一共被環保部門罰款了3000多萬元,而且還曾經被媒體曝光。”
媒體曝光后,川慶化工廠再次進行了深度治理。但是,由于其設備老化,資金又嚴重不足,治理并沒有產生明顯的效果。
在這之前的2005年,該廠就曾因污染問題被重慶市人民政府責令停產過。
罰單創天價
重慶川慶化工廠是一家國有大型二類化工企業,創建于1967年,隸屬于重慶化醫控股(集團)公司。在計劃經濟時代,這家企業曾創造了輝煌。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這家企業卻忽視了環境保護。
川慶化工廠位于長江邊上,直接往長江里排放黑色廢水,染黑了一段沙灘。生產時,廠區時常有一股明顯的異味。自2003年以來,因6-硝生產廢水超標排放嚴重污染環境,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濃度超過國家標準20.5倍。面對如此情況,重慶市環保局根據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先后對該企業做出了行政處罰。
據重慶市環保局監察總隊有關負責人介紹,從2008年8月至今,川慶化工廠一共被罰款20多次,總額高達3000多萬元。其中,數額較大的有4次:2008年8月4日,被罰款1308萬元;今年10月20日接到4張罰單,前兩張罰單都是540萬元,第3張為30萬元,第4張340萬元,合計1450萬元。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天價罰款主要和排放黑色廢水有關。今年10月20日的1份罰單顯示,對今年7月1日至7月27日拒不改正違法行為實行按日計罰,每天罰款20萬元,一共27天,合計540萬元。10月20日的另外3張罰單,都是實行按日計罰的結果,最高每天罰20萬元,最低每天罰1萬元。
據了解,2007年9月1日,重慶市人大修改《重慶市環保條例》,在全國率先實行按日計罰。如果企業拒不改正,一直排污,罰款每天累計,上不封頂,這就可能形成天價罰款。重慶市環保局負責人稱,這樣做,是為了破解“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難題,形成威懾力。
企業有“苦衷”
面對重慶市環保局的巨額罰款,川慶化工廠的有關負責人叫苦連天。在強調企業的貢獻后,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稱,企業經營非常困難有好多年了,沒有多少錢投入到增添環保設備中,而且員工還得吃飯。今年企業停產了4個多月。
這位負責人稱:“2008年,我們被市環境監察總隊罰款1300多萬元,我們哪里交得起?到2009年,又被追加了1000多萬元。今年法院準備強制執行,又追加了1000多萬元,變成3000多萬元了。”
為什么至今還在亂排廢水?他解釋說:“這主要是雨污沒有分流,污水收集不徹底,有一部分漏了出來。”那么如何面對巨額罰款呢?這位負責人說,我們的上級單位正在同有關部門協調處理這事。
據了解,重慶市政府對川慶化工廠污染問題非常重視。今年6月28日,黃奇帆市長和童小平副市長到重慶化醫集團調研時專門就此進行了研究,要求化醫集團盡快拿出解決方案,對川慶化工廠進行技術改造。如果能達到標準就繼續生產,達不到就徹底關閉。
申請強制執行
天價罰款能否兌現?重慶綠色志愿者協會會長吳登明認為“很難”。這位長期從事環保監督的熱心人士告訴記者,“天價罰款”現象反映了當下這樣一種心態:部分國有企業不怕罰!因為廠子是國家的,不管罰款多少,不需要私人掏腰包。如果是私營企業,老板肯定會著急,因為罰款要用利潤來支付。
而重慶市環保局監察總隊有關負責人則明確告訴記者,既然開出了罰單,就不能讓它成為一張白條,環保部門正在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他說,川慶化工廠的環保罰款,目前大部分沒有繳納。罰款肯定要兌現,他們將通過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其中,2008年8月4日開出的1308萬元罰單,已經提交渝北區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據介紹,川慶化工廠的這20多筆罰單,一般會根據時間先后,送達60天之后如果仍不繳納,就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收到申請之后,一般會在8個月之內采取行動。
(本報重慶12月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