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綠色動力協會的學生們在進行"拒絕一次性餐具"的宣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華工Fresh協會的會員與小學生一起上戶外環境教育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拒絕一次性餐具、走進東山街推廣垃圾分類……
廣東高校環保社團共有44個,過萬名學生參與
■陽光社區記者 邢曉雯
【語錄】
"我希望以后能從事環保相關的工作,即使干不了這一行,環保理念也會陪我一生的。"
--廣州大學綠色動力協會會長馮寶瑩
"我的很多生活習慣也隨著對環保的了解而改變了,比如我出門一定會自帶餐具,每次用紙巾只用半張,見到草地不輕易踩上去。"
--華南理工大學Fresh協會項目長陳靄瑩
三月初,是廣東各高校新學期開學的日子,更是學生社團“招兵買馬”的好時機,這不,廣州大學的學生團體綠色動力協會為了招新,就邀請了三家環保組織的負責人到學校辦講座。
近兩年,通過“拇指妹關注光亮工程”、“高校聯合拒絕一次性餐具”等活動,大學生推動環保的氛圍在廣州漸濃。根據綠點青年環境教育中心提供的數據,現在活躍于廣東高校的環保社團一共有44個,參與人數過萬。當大學生在關注環保,他們在干些什么?
介入社會,組織大學生為環保發聲
案例“拒絕一次性餐具”、扎根地方做環保調研
去年,由華南理工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華南師范大學、廣東藥學院、華南農業大學和廣州大學六所高校聯合發起的“壹減壹行動”,在廣東省內14所高校掀起了一股“拒絕一次性餐具”的風潮。這次活動通過在學生飯堂或其他公眾區域,用創意的方式勸喻人們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獲得了社會的關注。而這次活動就是由一個學生團體——華工Fresh環保協會做總協調的。該協會成立于1999年,算是廣東高校環保社團的“老大哥”了,介入社會活動讓學生團體產生了新的生命力。除了發起跨?;顒樱搮f會還連續9年承辦“廣東大學生綠色營”,讓來自廣東各所高校的學生,每年暑期在廣東省內找一個有環境問題的地方,扎根進社區20多天做調研,最后提交調研方案給當地政府,“去年的項目就是在韶關開展有機農業調查”,Fresh協會項目長陳靄瑩告訴記者。
結合專業,在社區搞活動更受關注
案例走進洪橋街、東山街推廣垃圾分類
記者了解發現,很多高校的環保社團都是由環境專業學生組成的。廣州大學綠色動力協會會長馮寶瑩告訴記者:“我是因為很喜歡環保才選這個專業的,我們社團的有八成社員都是環境學院的,我們也希望把社團做得更專業點。”結合專業性,該協會去年分別去了洪橋街道和東山街道開展社區環保宣傳。“去年恰逢東山街道推廣垃圾分類活動,我們的志愿者就做了幾場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吸引了很多人來聽,還有同學幫忙做垃圾分類志愿工作呢。”
相比于在學校開展活動,馮寶瑩認為到校外社區做宣傳更容易。“學生每天接受的資訊太多了,以至于要吸引他們注意我們要很大膽出位,要想很多創意。但在社區的活動卻更容易被接受,很多家長也愿意帶小朋友來和大學生玩,所以效果比在學校好很多。”
頭腦風暴,大學生做環保有創意優勢
案例“綠行旗”倡環保出行
去年,由仲愷農業工程學院greensky環保協會設計的一款類似大富翁的“綠行旗”,很受大學生歡迎。它根據人們日常出行習慣,設置飛機、轎車、地鐵、公交、自行車和步行出行幾種方式,按碳排放量的高低決定棋所通過的格子數;游戲還設置多個陷阱和懲罰,玩家的棋子到達某處時需要按規定回答環保問題。“這個游戲既好玩,又宣傳了低碳理念,最重要的是,能讓大人小孩都輕松記住環保知識。”該協會的會長方義林說。
專家解讀
“大學生可以做的事情,比擺攤要多得多”
縱觀目前廣州高校的環保社團發展,學生的熱情高,有些活動也有了知名度,但大部分學生社團的影響力仍局限于所屬的學校范圍內,而且發展不穩定。綠點青年環境教育中心總干事張立凡認為,這跟學生社團的自身特點有關:“每年換屆,很多經驗難以傳承,我現在每一年接觸的其實是‘叫同一個名字的新社團’。建議各高校環保社團多開展一年期的項目,規避自身不足。”張立凡還建議,環保類學生團體要多走出學校,介入社會,“除了宿舍節能、污水處理等高校內的環保話題,還有很多其他社會話題可以參與,像‘拜客廣州’就是個好例子。大學生可以做的事情,比擺攤、辦圖片展要多得多。”此外,張立凡認為學校應給予環保類學生社團更多的空間,“審批環節太復雜會打擊學生的熱情,學校要管理它們,更要支持它們。”